凝結了“大國茶匠”肖時英夫婦畢生心血的“立體生態茶園種植經驗”有望得到進一步推廣。記者從云南省普洱市茶葉和咖啡產業發展中心了解到,《時木茶廠立體生態茶園示范基地建設成果推廣方案》已于2022年7月底制定,目前,實施方案正在細化,擬在全市多家茶企建設示范基地。
8月18日,在肖時英的學生、普洱市茶葉和咖啡產業發展中心生產科科長楊顯鴻的帶領下,記者探訪了時木茶廠的立體生態種植。生態茶園聚合了立體農業和生態農業的優勢特點,綜合運用立體茶園開墾、多品種組合種植、茶樹不同修剪方法、茶園間種林木、茶園鋪草施肥、茶樹病蟲害防控等多項綠色發展技術,構建起以茶為主,茶、林、花果和養殖結合的人工生態經濟體系,被評為“國家級立體茶園建設標準化示范區”。
楊顯鴻介紹,經測算,2020年和2021年,時木茶廠立體生態茶園每畝平均收益達9968.5元,投入311元,實際收益9657.5元,收益遠高于目前市內其他有機茶園,可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作為國家級立體茶園標準化建設示范基地,時木茶廠可以通過現場參觀學習、技術培訓,輻射帶動全市175萬畝立體生態茶園建設,對茶葉種植科技推廣、茶園規范化管理、茶產業持續發展具有示范作用。
此外,立體生態茶園實行多品種組合栽培,能錯開茶樹春茶發芽高峰期,調劑采茶勞動力及時采摘茶葉,實現均衡生產,保證增產增收;茶農在茶園里散養土雞、旱鴨,套種果樹,獲得更高的綜合經濟效益;立體生態茶園以符合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要求的技術措施管理茶園,建立起天敵與害蟲之間的生態平衡關系,可使土壤、茶葉品質得到明顯改良,實現茶葉高產穩產。
編輯:曉林
來源:普洱日報、普洱學習平臺、學習強國、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