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茶,和天下;聚龍頭,促振興。8月20日—21日,“中國僑都”江門迎來第四屆廣東茶葉產業大會暨廣東省農業龍頭企業大會。這是一次振興特色產業的生動交流,是一次舞動龍頭企業的再次加速,更是一次統籌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文章發展的全新啟航。
從一“葉”到一“業”,小茶葉是鄉村振興大產業。從茶產業綜合產值近100億元,到培育全省最多的“2021年廣東十大茗茶”品牌,到落地揭牌廣東新茶飲創新基地,再到入選全省首批農業龍頭企業總部基地……江門正以更開闊的胸懷、更前沿的行動融入世界茶事業。
“作為一個從事茶研究40多年的人,我一直以來都非常喜歡江門茶。”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劉仲華寄語江門繼續發揮獨一無二的僑資源,全力打響“五邑和茶”區域公用品牌,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創新融合
引領現代茶業新時尚
新式茶飲,是一場對傳統茶產業的“全新革命”。
“我們的目標是讓中國茶年輕起來,讓年輕人重新愛上中國茶。”江門市茶飲說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洛言說。
“年輕的消費群體,需要融入一些新潮、個性元素,讓喝茶變成一件很酷的事。”參展企業之一的江門市梳芙餐飲管理有限公司SOFU活動策劃戴戴告訴記者,他們先后打造了一批聯名江門地標的特色IP形象,并將策劃快閃、露營等與地標聯動,營造適合年輕人生活的喝茶方式。
陳皮咖啡、陳皮奶茶、陳皮檸檬茶,是參展品牌若柑年后的三大招牌產品。“我們堅持以年輕人的角度去發展,以新會陳皮為文化符號,推出陳皮衍生相片、杯墊、書簽等周邊產品,打造‘玩皮青年’概念,形成我們特有的茶飲文化共鳴。”若柑年后創始人曹子橋說。
江門誕生了喜茶、布維記、梳芙、燒檸、若柑年后等大批本土茶飲品牌,在全國各地布局超過2000家門店,輸出近5萬名茶飲從業人員,每年研發超過1000款茶飲新品,實現對全國2000多家茶飲品牌產品、設備、配方的配套服務。
“在江門誕生的新式茶飲俘獲了眾多年輕消費者的心,開啟了一場讓年輕人愛上中國茶的廣東實踐。”劉仲華說。
以茶為媒
搭建特色農業“大舞臺”
廣東十大茗茶展上,江門開平市大沙里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攤位將自家茶園多個角度照片當成背景板,讓人第一眼看到其茶葉山清水秀的“家”。
“我們的茶樹多種在海拔400米左右的半山腰,堅持生態有機種植,全程施有機肥,并于2020年取得有機茶種植和加工認證,茶園周邊數十公里內更是無工業污染。”大沙里農業執行董事梁振盛說。
在2019年—2021年三年時間里,大沙里茶業實現開平市—江門市—廣東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三級跳”,連續四年蟬聯廣東十大好春茶,名噪全省。
大沙里農業“跳遠紀錄”的背后,是“江門教練”的悉心教導。近年來,江門市以茶為媒,搭建特色農業“大舞臺”,全市年產各類茶量近2萬噸,現有茶葉企業約260家,茶葉年產值達34億元,綜合產值近100億元。
茗茶展上,江門鶴山市瑞慶隆茶業有限公司一款鶴山紅茶產品格外吸睛,龍鳳呈祥的包裝富含中國文化元素,寫有“江門號”中歐國際貨運班列首發紀念字眼,寓意鶴山紅茶代表廣東茶葉走出國門。“我們會繼續做好對外輸出茶文化和茶產品,讓在國外的同胞品嘗到家鄉茶,讓中國茶在世界各地成為一種新潮流。”瑞慶隆生產基地負責人莫志銘說。
新會柑茶香氣撲鼻、臺山白云茶韻味十足、開平大沙茶清香馥郁、鶴山紅茶味濃情深、恩平簕菜茶藥食皆宜……鄉村振興戰略下,五邑和茶不斷出新出彩。“我們出臺促進茶葉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爭取在2025年打造全市域標準化茶園,力爭2030年實現茶葉全產業鏈總產值120億元。”江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
龍頭帶動
壯大產業振興“領跑者”
廣東嘉士利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展區內,一塊“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牌匾金光閃閃。“我們一直秉持‘嘉士利利萬家’理念,單是我們的餅干烘焙產品每年就拉動近1.3萬公頃小麥種植,蛋糕、糖果、米餅、即食面等其他系列產品也涉及稻米、蔗糖等多個農產品領域,帶動農戶穩定增收。”嘉士利董事局副主席、執行董事譚朝均說。
龍頭農企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標桿,也是聯農帶農的重要主體。大會期間,與會嘉賓實地走進參展企業之一的新會泓達堂陳皮茶業有限公司。在這里,潭江水流潺潺,柑樹枝繁葉茂,一座新會陳皮產業小鎮冉冉升起,涵蓋陳皮交易、標準倉儲、孵化中心等功能。
“作為龍頭農企,我們將把新會陳皮產業小鎮內一部分區域劃分出來做產業孵化基地,為更多對新會陳皮有夢想的年輕人提供舞臺,助力他們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一起為新會陳皮產業發展貢獻力量。”泓達堂總經理廖長亮說。
從生產到加工再到銷售,龍頭農企是農業全鏈條發展的“龍頭”。本次廣東省農業龍頭企業大會上,江門市入選廣東省第一批農業龍頭企業總部基地,3家企業入選廣東省農業龍頭企業單項十強,喜訊連連。
江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江門市將充分利用全省首批農業龍頭企業總部基地這個平臺,有效推動更多農業龍頭企業入駐、參與農業龍頭企業總部基地建設,加快培育一批分工協作緊密、利益聯結緊密的產業化聯合體。
編輯:曉林
來源:江門日報、江門學習平臺、學習強國、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