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煙臺市是中國緯度最高的茶葉產地之一,受溫帶海洋氣候影響,茶樹生長較慢,茶葉營養成分積累多,品質優良,具有“湯色碧綠明亮,葉片厚、香氣濃、耐沖泡”等特點。近年來,煙臺市把茶葉生產作為振興地區經濟的支柱產業來發展,出臺了《關于推進綠茶產業發展的意見》并制定了激勵政策,對煙臺茶產業進行統一的開發和推廣,通過煙臺出產的高質量綠茶向全國遞出一張“綠色名片”。
茶產業生產全程標準化
為推動煙臺茶產業更好更快發展,煙臺市著力推進茶葉標準化建設,通過茶葉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標準體系的建立和實施,把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成熟經驗,制訂成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推廣到農戶,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最終生產出適銷對路、優質安全的茶葉供應市場,不僅使茶農增收,而且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從而取得經濟、社會和生態的最佳效益,達到高產、優質、高效的目的。
截至目前,煙臺市茶園面積3萬多畝,擁有茶葉加工企業20多家、茶葉合作社50多家,基本形成了企業、基地、合作社、茶農一條龍生產加工銷售體系。隨著煙臺茶產業的不斷發展,標準化建設也在不斷完善中,煙臺市茶產業龍頭企業煙臺市供銷社茶業有限公司積極探索創新,開展茶產業生產全程標準化工作。
煙臺市供銷社茶業有限公司是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在牟平龍泉、海陽招虎山建成兩處茶葉標準化育苗、種植、加工示范基地,引進20余個國家級茶樹新品種進行試種,繁育茶苗,并免費提供給社員種植,統一回收社員鮮葉,統一檢測、統一加工、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銷售。
該公司總經理張曉偉介紹:“公司以自有茶葉標準化基地為基礎,為農民提供系列化服務;以茶葉加工銷售為引領,收購茶農鮮葉,解決農民賣茶的后顧之憂;以科研創新為動力,推動茶葉銷售;建成的生態茶園和現代化茶葉加工廠與地方休閑、觀光農業相結合,將一二三產業有機整合,實現產業鏈條和價值鏈條延伸,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企業增利、推進鄉村振興和開創供銷合作事業新局面貢獻力量。”
通過標準化建設,“煙臺綠茶”“煙臺桑葉茶”兩個煙臺地方區域公用品牌也逐步成為影響力大、帶動力強的茶葉精品品牌,2022年在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聯合茶葉權威機構開展的“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煙臺綠茶”品牌價值被評估為4.12億元,“煙臺桑葉茶”品牌價值被評估為3.05億元,已經成為繼煙臺蘋果、大櫻桃、葡萄酒之后新的城市“綠色名片”。
匠心種茶讓煙臺綠茶香氣遠飄
近日,煙臺市市場監管局新聞宣傳科科長王旭霞一行深入茶企,對茶葉生產情況進行實地調研。王旭霞表示:“從植物生理學角度來看,煙臺綠茶表現為綠茶葉片肥厚,內含營養物質,整體具有高山茶的品質風格。”
近年來,煙臺市茶產業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旭耕有機茶和“北茶1號”在市場上受到消費者的廣泛認可。煙臺旭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有機蔬果、茶葉種植、有機產品銷售。公司地理條件得天獨厚,自有茶園背靠嶗山山系,具有多年有機種植經驗的工作人員及專業管理人員匠心種植,辛勤耕作,從綠茶到紅茶,多款有機茶的成功面市使得旭耕成為煙臺首家有機茶企業。該公司產品經理汪強強表示,對于茶產品,旭耕強調“喝一口純凈的茶,比喝一口好喝的茶來得重要”,也希望能夠提升整個茶行業對有機茶的認識,增強消費者對有機茶的信任度。
2019年,煙臺市步鶴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填補了煙臺茶樹品種空白。該公司選育的“北茶1號”茶樹新品種,經過省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審查,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復核,符合登記要求,予以品種登記。“北茶1號”是煙威地區“南茶北引”60年來首個在國家層面登記的茶樹新品種,也是煙臺唯一自行培育的茶樹新品種。
“一棵茶樹到一個國家登記品種,一株茶苗到一方產業。這是‘北茶1號’課題組歷時10年時間,立足煙臺實際、研究探索、求實創新、科技進步的結果,飽含了煙臺茶人奮發有為、科技創新的濃濃情懷。”煙臺市茶葉學會會長張志剛表示,今后將更好致力于煙臺茶產業健康發展,為更多的茶農謀利,為廣大的消費者造福。
接續有機茶的穩步發展和“北茶1號”優秀的成績,今后煙臺茶業將繼續堅持與時俱進,努力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大力加強茶葉標準化在茶產業發展中的基礎地位,引導茶農按照標準化種植方法,生產出適應消費者需求的優質、高產、安全的茶葉。通過提升消費品質量,加快煙臺茶特色產品走品牌化發展道路,讓綠茶成為煙臺的一張“綠色名片”。
編輯:曉林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北京茶世界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