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縣宋家鎮大力發展以茶葉為主導的農業產業,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培育龍頭企業,深入挖掘茶葉歷史文化資源,經過二十多年的持續發展,形成了以茶興業、以茶致富的發展格局。截至目前,全鎮共建設成茶園2.5萬畝,茶葉市場主體16家,1000余戶群眾鑲嵌在茶產業鏈上,茶葉產值突破1.5億元,占鎮域農業總產值的56%,主導產業從業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萬元,高于縣域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4%。2021年獲得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茶葉)后,2022年再次獲得“全國產業強鎮”榮譽稱號。
一是堅持科學規劃。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的戰略定位,科學編制茶業產業發展規劃、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做到兩個規劃相互協調、銜接緊密、互相支撐。結合鎮情實際,對產業布局進行合理調整,堅持以茶產業為主題,以茶資源為基礎,以茶基地為載體,帶動全鎮農業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加大對產業發展的資金扶持力度,按照“項目圍繞資金轉、資金圍繞項目走”的工作思路,積極解決產業發展過程中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化產業基地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中的難題,脫貧攻堅以來,累計投入項目資金3億元,撬動民間資本11億元投入產業發展。
二是發展歸雁經濟。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發展環境,搭建平臺,立足實際,大力發展“歸雁經濟”,助推產業穩步快速發展。充分挖掘鄉賢資源,以鄉情、親情為紐帶,對116名本土人才投資農村產業發展,從基礎設施補貼、稅收、租賃廠房等多個方面予以傾斜,通過小額信貸、政府貼息等途徑,解決返鄉人員創業資金短缺和融資難的問題,積極協調國土、工商等部門為其提供優質服務和優惠政策,推動資金回流、技術回鄉、人才回家,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茶業縣級以上農業園區12家(其中省級1家,市級4家,縣級7家),提供穩定就業崗位400多個,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
三是提升發展質量。結合實際,以適應性農業產業為依托,以農產品加工轉化為引領,堅持農業產業向產加銷一體化拓展,促進農產品加工、農業生產性服務業、休閑觀光農業等齊頭并進,不斷提高農業經營效率,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同時,注重科技創新,積極組織實施農業科技進村入戶培訓工程,去年以來,集中開展茶葉、養殖和種植農村產業科技培訓50余場次,實現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全覆蓋,大力提高從業人員技術水平。累計投入9000余萬元,對農產品加工業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注冊商標60余個,申請國家專利20多項,富硒“春燕”系列產品被認定為“陜西省著名商標”“中國著名品牌”,先后獲得多項國際、國內大獎。
四是拓展銷售渠道。圍繞“走出去”,通過積極參加絲博會等農產品展銷會,利用全縣大型招商活動,召開茶葉品牌發布會,提升優質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2021年以來,先后赴廣東、上海、西安等地參加展銷會10余場次。實施“引進來”,成立茶葉品牌建設領導小組,通過利用微信群、公眾號等方式,加大茶葉品牌的宣傳,每年定期組織全鎮農副產品集中展銷活動,累計實現銷售收入8000多萬元。形成了好產業、好技術、好產量、好品質、好銷量、好收成的產業發展格局。
五是推進農旅融合。因地制宜,深入開發利用綠水青山原生態旅游資源,注重茶園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挖掘百年老茶樹歷史故事、漁鼓筒非物質文化遺產,經常性開展農旅文化交流、體驗活動,穩步推進“歌風春燕”AAA級景區創建工作,高標準規劃建設“焦夢閣”農旅文化園等一批農旅融合項目,打造賞村景、住民宿、吃家宴、淘特產、干農活、憶鄉愁于一體的“吃、住、游、玩、樂”的精品農旅文化體驗活動,推動農旅一體化發展,逐步形成了“以農促旅、以旅帶農、農旅互動”的發展格局,初步實現農民變工人、園區變景區、農園變樂園的目標。
供稿:白河縣
來源:安康鄉村振興,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