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吧欧美-色吧五月婷婷-色吧亚洲欧美另类-色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二区高清视频-国产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茶葉新聞 /  以園賦能 以茶興農

以園賦能 以茶興農

周末時分,粵東名山陰那山云霧繚繞,山中千年古剎靈光寺鐘聲悠悠,老茶農李贊隆一早就打開了寺外特產店的店門,沏上一壺陰那山綠茶,將名山、名寺、名茶共冶于一爐,靜待游客前來。“靠山吃山,品牌打響了,回頭客自然源源不斷”。

這片葉子,寄托著山區茶農增收致富的希望,也是蘇區梅縣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梅縣區茶葉種植面積55408畝,產量2770.4噸,茶葉總產值146965.75萬元,茶區茶農人均收入達2.53萬元。

茶樹吐翠,茶香四溢。王志成 攝

今年6月,梅縣區茶葉產業園入選廣東2022年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名單,迎來了產業升級、發展壯大的黃金期。當前,該區搶抓政策機遇,著力構建“兩核兩帶兩區”空間布局,集中要素探索以園賦能、以茶興農之路,示范帶動區域現代農業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基礎扎實——茶葉種植面積超5.5萬畝

逢客必住山,逢山必有茶。

梅縣于南北朝置縣,有1400多年歷史,地處蓮花山脈(韓江上游)茶葉產業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雨熱同季、干冷同期,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種植茶葉的光、溫、水、氣、土等自然條件優越。

“月光華華,細妹泡茶,阿哥兜凳,大伯食茶;茶又香,酒又濃,食到大伯面緋紅……”茶在梅縣落地已有千年,當地農民素有種茶、制茶、飲茶的習慣。清代光緒年間《嘉應州志》亦有記載:“州境山高石露,故產佳茗,而以清涼、陰那、三臺諸山所產為最,味清冽,似龍井。”

根據《梅州茶業》記載,梅縣為綠茶產區,分為梅南、畬江、水車等南部區域,雁洋、丙村等東部區域,大坪、梅西、石坑等西部區域,以生產炒青綠茶為主,烏龍茶、紅茶為輔,“梅縣綠茶”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被列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其中,陰那山綠茶、九龍綠茶以鮮爽醇厚回甘的口感而聲名遠揚。

眼下,正是秋茶采收時節,登上海拔800多米的梅州市陰那山茶種植有限公司有機生態茶園遠眺,大美秋色盡收眼底,2000多畝茶田伴著晨鐘暮鼓,綠意盎然。茶樹旁,茶農忙碌不停,雙手在茶尖上飛舞,摘下一縷秋色熏染的茶香。

“秋季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茶樹果香型物質的積累,苯乙醇等成分含量增加,成茶香氣尤為濃郁,自然是好茶,均價基本在800元/斤至1200元/斤。”該公司制茶廠廠長李泗賢笑道。

李泗賢的自信,來源于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陰那山五指峰海拔1297米,終年云霧繚繞,雨量充沛,時常可見“五指峰晴云,靈光寺曉雨”的奇觀,早晚溫差大,土壤含有機質高,非常適合茶葉種植。

茶農喜獲豐收。

筆者在采訪中發現,與其他茶園不同,陰那山茶園內的茶田并不綿延,每隔一段距離便是一片自然森林,茶田與樹林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在茶樹管理方面,我們同樣堅持‘自然出好茶’理念,不使用化肥和農藥,全天候太陽能驅蟲燈防控,施生物有機肥。”

云霧繚繞出佳茗,匠心工藝品客韻。

經過30多年的積累和發展,陰那山茶園種植管理標準實現了“傳統—無公害—有機—生態”的層層升級,成為國家現代化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和全國名優茶的試驗基地,其聯動區農科所引種的“金螺春”綠茶還斬獲廣東第十屆名優茶質量競賽特等金獎。

陰那山茶園的成長史,正是梅縣區茶葉產業多年突圍、轉型升級的縮影。

千年茶香縈繞,在傳承與發展中,梅縣區的茶葉版圖不斷擴大。如今,全區茶葉種植面積已達55408畝,產量2770.4噸,茶葉總產值146965.75萬元,已培育出陰那山、雁南飛、健神、駿琿、洞天碧茗、嘉園等茶葉品牌。

茶旅融合——二三產占茶葉總產值73%

作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綠色是梅縣區最美的底色,生態和農業是梅縣區的資源優勢之一。立足于此,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茶旅融合是其中的關鍵抓手。

以雁洋鎮陰那村為例,千米高山、千年古剎、千畝茶田坐落村中、融為一體,毗鄰葉劍英紀念園、雁南飛、雁山湖景區等優質文旅資源。為此,該村聯動華銀集團先后打造了五指峰觀景臺、茶山鄉村、茶山夕照、茶海觀峰、佛祖峰等景觀節點,連續10年舉辦“禪茶文化節”,打響“名山名寺名茶”招牌,吸引各地游客前來觀光,體驗采茶之樂。

推動三產融合的同時,華銀集團還采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引導200多戶村民發展茶葉種植,目前全村茶葉種植面積達3850畝,推動實現產業聯動、產業興村、產業富民。

種了30多年茶葉的陰那村老茶農李贊隆正是其中的受益者,靠山吃“茶飯”的他如今還在靈光寺景區門口經營一家特產店,其中陰那山綠茶尤為暢銷,“回頭客占比較大,其中還有不少海外華僑,每年都會找我訂購茶葉”。

茶旅融合的“梅縣實踐”,不止有陰那村在探索。資源變資產、村莊變景區、農民變工人、村民變股東的“長教模式”更是其中的典型。

早在1995年,雁洋鎮長教村便聯合寶麗華集團,以“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在該村開發建設了集茶葉種植與加工生產、旅游度假于一體的雁南飛旅游度假村,并將其成功打造為梅州目前唯一的國家5A級景區。

“在這種模式下,村集體和村民將1.5萬畝山林、1200多畝水田旱地租賃給寶麗華集團,按水田每年每畝800斤干谷、旱地每畝500斤干谷的市場價折款收取租金。”長教村黨總支書記葉華波介紹,企業還引進名優茶葉品種,由公司提供種苗、技術、肥料,鼓勵村民在已被租賃的土地上種植,有近200名村民以“公司+農戶”的方式參與管理茶園并收取管理費,為長教村村民提供近300個就業崗位,人均月收入超3500元。

“我負責管理茶園,老公在景區當廚師,兩個人工資加起來每個月7000多元,每年還有3000多元的地租收入,我們已經相當滿足了。”長教村民曾曉紅是雁南飛景區最早一批入職的員工,談起在家門口就業,曾曉紅掰著指頭笑了。

推動茶旅深度融合,既能充分挖掘農業生態價值、休閑價值、文化價值,激發產業鏈和功能升級,不斷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同時也能激活農村產業活力,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為農民增收拓展新渠道。

目前梅縣區已開發綠茶茶粉、茶柚香飲料、綠茶果脯、綠茶精釀啤酒等茶葉深加工產品。

除雁南飛茶田景區、陰那山茶田景區外,梅縣區目前已初步建成上官塘茶文化生態旅游區、梅南九龍嶂革命根據地生態茶園等茶旅融合示范點,茶主題旅游年接待達490萬人次,產業園內茶葉全產業鏈總產值達13.52億元,其中一產3.67億元、二產7.65億元、三產2.2億元,二三產產值占比73%。

發力突破——完善“兩核兩帶兩區”布局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梅縣區茶產業從零散走向規模化、標準化種植,逐步實現產業化發展,產業基礎、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已成為該區農業四大主導產業之一。但不可忽視的是,產業集聚度、現代化水平、產業科技含量不高等問題,仍需要梅縣區集中力量攻堅破題。

今年6月,梅縣區茶葉產業園成功入選廣東2022年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名單,每個產業園實施主體將獲5000萬元建設資金,梅縣區茶葉產業就此迎來產業升級、發展壯大的黃金期。

在梅縣區茶葉協會會長王標能看來,在全省大力打造產業園2.0版的契機下,發揮政策優勢和產業優勢,創建梅縣區茶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能在更深一層吸引和集聚土地、資本、科技、人才、信息等現代要素,進一步釋放梅縣區茶葉產業一產“接二連三”功能,進一步加快茶葉全產業鏈提質增效。

根據《梅州市梅縣區茶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規劃方案(2022—2023年)》,產業園涵蓋雁洋、大坪、南口、梅南、畬江等5個鎮,總面積754.63平方公里,占全區總面積的30.39%,初步形成“兩核兩帶兩區”空間布局,即茶產業精深加工核心區和三產融合發展核心區,客家茶文化生態旅游帶和“紅色根據地”生態茶園帶,生態種植示范區和生產科技服務區。

未來兩年,梅縣區將立足完善“兩核兩帶兩區”空間布局,按照“生產+加工+科技+流通”的全產業鏈條建設要求,突出農業設施、產業融合、科技支撐等6個重點,建設生態茶園、標準化生產、精深加工、智慧農業等13個項目,推動茶葉產業由大到強、由強到精,讓產業園成為農業功能拓展的增長點和農民增收的新亮點,打造“葉帥故里·大美梅縣”茶產業發展廣東山區農業樣板。

“產業園預計總投資2.1億元,其中省財政資金5000萬元,撬動地方配套和社會資本投資1.6億元。目前,各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建設。”梅縣區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區農科所所長鐘永輝說。

其中的重頭戲——茶葉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建設項目,由產業園牽頭實施主體——梅州市珍寶金柚實業有限公司承擔建設。步入位于畬江鎮的基地建設現場,挖掘機揮舞鐵臂,運輸車輛來回穿梭,工人各司其職,所見皆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

“目前,占地9700平方米的茶葉精深加工標準生產廠房及凈化車間已完成‘三通一平’,正在加緊推進建設,接下來我們將購置年產50噸茶粉生產線、茶飲料全自動生產灌裝系統等設備。”該公司副總經理張偉斯說。

據其介紹,目前該企業已開發綠茶茶粉、茶柚香飲料、綠茶果脯、綠茶精釀啤酒、金柚花茶、梅青柚茶等茶葉精深加工產品,項目達產后預計可年產茶粉50噸、茶飲料3萬噸,年產值1.86億元。

茶旅深度融合的雁南飛景區綠意盎然。

“茶粉、茶飲料等產品的主要原材料是無人問津的夏茶,預計每年將向農戶收購茶青1250噸,由此可實現變廢為寶,使茶葉從過去的春秋兩季收入變為三季收入,預計可帶動農戶增收1250萬元。”

名片——梅縣茶葉

梅縣區是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示范縣、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廣東最美茶園、嶺南最美茶園,是廣東十大名茶之一“金螺春”綠茶主產地,還入選了“百縣·百茶·百人”茶產業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先進典型名單。

梅縣區以生產炒青綠茶為主,烏龍茶、紅茶為輔,“梅縣綠茶”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被列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截至2021年底,全區茶葉種植面積55408畝,其中產業園內茶葉種植面積51008畝,占全區92.06%,是全區茶葉種植核心區。全區產業總產量2770.4噸,茶葉總產值146965.75萬元,茶區茶農人均收入達2.53萬元,高于全區農民人均收入15%。

從一片茶葉到一杯好茶,需要經過采摘、晾曬、殺青等工序。

全區以茶葉生產為主要經營的各類經濟主體超過50家,其中省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上市企業1家、省級茶葉合作社示范社1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1家、縣級農業龍頭企業8家。

延伸

梅縣區·荔灣區茶葉產業 融合發展梅縣區工作專班成立

推動梅縣綠茶 “出山入灣”

按照灣區所需、梅縣所能,借外促內,茶葉無疑是其中最合適的資源之一。

為深化梅縣區與廣州市荔灣區對口幫扶產業合作,進一步推動梅縣區優質茶葉資源與荔灣市場對接,促進兩地茶葉產業融合發展,近日,梅縣區人民政府成立梅縣區·荔灣區茶葉產業融合發展梅縣區工作專班,主動融入“雙區”“雙城”“兩個合作區”建設,全力打造大灣區最優供給地、最美后花園、最佳康養地。

據悉,該專班由副區長劉演政任組長,區政協副主席郭龍元任副組長,區農業農村局、區市場監管局、區科工商務局及相關鄉鎮主要負責人作為成員,將每季度召開專班辦公室例會,每半年召開專班例會,共同商討工作情況,協調解決困難問題,確保工作如期推進。

“立足粵北生態發展區定位,生態和農業是梅縣區最大的優勢。讓優勢變為勝勢,這正是最好的平臺。”專班聯絡員鐘永輝表示,茶葉是梅縣區農業四大主導產業之一,是梅縣區的拳頭農產品之一,通過蘇區灣區攜手融合發展,打造大灣區“茶罐子”,能不斷拉長梅縣區茶產業鏈、拓展價值鏈,讓梅縣綠茶助力梅州實體經濟在全力支持服務大灣區建設中拓展新的發展空間。

據其介紹,接下來各成員單位將不斷完善機制,凝聚工作合力,主動與荔灣區對接,謀劃并盡快實施荔灣區芳村茶葉商圈梅縣區茶葉展示平臺。同時,結合梅縣區茶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力推梅縣區茶葉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打造“名人名山名寺名茶”梅縣茶葉名片,推動梅縣綠茶闖出圍龍、香飄灣區。

來源:南方日報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久久曰曰久久久 | 国产黄色片免费看 | 一级女性全黄久久生活片免费 |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麻豆 | 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在线看片二 |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视频不卡 | 国产福利99 | 中文字幕日本一区波多野不卡 | 午夜逼逼 | 久久久999久久久精品 | 久草图片| 亚洲国产专区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2020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免费 | jk黑色丝袜美腿老师啪啪 |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 95老司机免费福利 | 中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天天躁夜夜躁很很躁 |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 2021天天操 | 色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香蕉大伊亚洲人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 国产98在线 | 一区二区不卡久久精品 | 亚洲第二区 | 国产高清一级在线观看 | 四虎综合 | sese日本| 四虎影视最新网站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影院 | 久久黄色免费 | 天天躁日日躁成人字幕aⅴ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 | 中文字幕巨大乳在线看 | 天堂久久综合 |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绕观看 | a级毛片在线 | 久久国产首页 | 天天操人人爱 | 欧美国产日韩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