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陽縣依托“天然氧吧”的生態資源發展茶產業,打造茶創小鎮,形成山體綠色化、茶山集約化、茶品名優化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格局。
一、案例背景。茶創小鎮位于山陽縣漫川關和南寬坪兩鎮交界的黃花嶺,氣候適宜,水質純凈,土壤呈弱酸性,適宜茶樹生長。茶創小鎮集中連片打造4個“一村一品”茶業專業村,將當地群眾“鑲嵌”在產業鏈上,昔日荒山搖身一變,讓群眾看到綠水青山的“好顏值”,享受到金山銀山的“好價值”。
二、主要做法。(一)點“茶”成金,荒山建起萬畝茶園。從1995年點播第一批茶籽,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逐漸扭轉了黃花嶺坡面碎石風化剝落、水土流失嚴重的局面,通過政策協調、資金投入全力推動茶產業發展,將零散的小塊茶園發展成3.2萬畝集中連片的“茶海”。
(二)政策扶持,“禿嶺”變成“綠色銀行”。山陽縣出臺《關于加快茶葉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培育壯大茶企和合作組織,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茶葉產業基地建設、品牌宣傳、科技創新、市場開拓、人才引進等,促進茶產業強基礎、提質量、上水平,為壯大茶產業提供“硬支撐”。
(三)集約發展,打造生態金字招牌。茶創小鎮著力打造茶葉生態產品品牌,堅持“零農藥”,對茶葉生產實施嚴格質量管控,實現生產全過程可追溯,“千木春”“蓮花翠茗”等產品先后被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
三、取得成效。(一)延伸產業鏈,撬動茶經濟。茶區群眾通過流轉茶園、園區務工、茶葉出售,在產業鏈各個環節獲益。近年來,茶創小鎮年均解決當地群眾務工800人次,支付工資160多萬元,兌現茶葉款368萬元,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
(二)擦亮茶品牌,樹茶創標桿。茶創小鎮先后榮獲上海國際茶博會銀獎、陜西省茶葉金獎等獎項。茶創小鎮獲評“陜西省AAA級信譽單位”“陜西省重質量創品牌示范單位”。“天竺翠峰”“蓮花翠茗”等系列產品,遠銷美國、馬來西亞、泰國等十多個國家。
(三)融合茶文旅,鋪就生態路。茶創小鎮先后建成黃花嶺、萬福、楓樹3個萬畝有機茶生態休閑觀光園;建成綠色生態產業園、采茶品茶體驗區等旅游觀光項目,入選省農業農村廳茶旅融合精品景點線路推介。
專家點評彭公炳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山陽縣圍繞茶園建設上規模、茶葉品質再提升、茶旅融合帶動三產,建立了“聯盟+企業+核心基地+合作社+農戶”機制,推動荒山資源、扶持資金、人力資源等集聚、高效利用,把一個個邊遠高山中的零散茶場整合為集約化發展的大規模茶創小鎮,為荒山的治理與利用探索出一條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的好路子,是實現生態產品價值的范例。
來源:山陽縣金橋茶業有限公司,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