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縣環境優美,茶區就是景區,茶旅融合是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要通過產品創新、營銷創新、業態創新的聯動,來提升高縣、宜賓茶產業的綜合效益。”2月13日,走進四川省宜賓市高縣的茶園和長江源國際茶貿城后,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劉仲華在接受采訪時,點贊高縣茶園并對當地茶產業發展提出了建議。
當天,以“一品先天下早茶最宜賓”為主題的2022年第十五屆中國·宜賓早茶節開園采摘活動在高縣舉行。劉仲華不僅和嘉賓們走進茶園進行嫩芽采摘,還為長江源國際茶貿城題字“中國早茶第一市”。
▲高縣的茶企展示區。
三千多年種茶史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33萬畝茶園優勢明顯
作為此次開園采摘活動的舉辦地,高縣地處北緯30度附近,生態環境優美,土壤疏松肥沃,茶葉資源豐富,有三千多年的種茶史,屬烏蒙山茶葉主產區域,主要生產早春綠茶和優質紅茶,是茶馬古道重要驛站和著名出口紅茶“川紅”的故鄉。高縣現有茶園33萬畝,種植面積位居全省第二,已建成8個茶葉萬畝億元示范區,5個茶葉現代農業園區,培育茶企108家,茶葉專業合作社46個。
▲茶園開采。
和宜賓茶結緣多年的劉仲華還有一個身份是宜賓市茶產業研究院院長,這讓他對宜賓茶產業發展情況非常熟悉。
在劉仲華看來,高縣33萬畝茶園面積很大,茶產業發展優勢明顯。在未來發展中,他建議在單元面積產出提高方面下功夫,不僅要有優質春茶,還要高效利用夏秋茶資源;通過產品拓展,多開發國際市場的中高端產品;通過深加工,深度開發利用茶資源,從傳統農業走向大健康產業,實現一二三產聯動。
▲在高縣的茶園新鮮采摘的宜賓早茶。
2022年實現綜合產值75億元以上
高縣縣委書記黃修國:要進一步弘揚茶文化、壯大茶經濟
“早白尖鮮葉要賣到40多元每斤,烏牛早鮮葉1斤要賣120元。”作為當天開園采摘活動的另一個會場,在高縣落潤鎮公益村百里茶廊核心示范區優質茶園,茶農張世平、張付珍等人正在趁著晴好天氣采摘早茶。他們是高縣茶產業發展的受益茶農之一。
▲制作好的茶。
2021年,高縣印發了《高縣支持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十二條政策》,從種植、加工、銷售等各方面給予完備的政策支撐,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精準高效服務企業發展,加快釋放產業潛能,為茶產業提質發展構筑新平臺,助力茶產業發展。當年,該縣實現年產干茶2.7萬噸,綜合產值突破70億元,46000余戶茶農人均茶葉收入超萬元,帶動5萬余人鞏固脫貧成果。目前,高縣已獲評中國茶葉百強縣(第9名),還榮獲了全國茶葉基地縣、中國茶旅融合十強示范縣、全省茶葉十強縣等榮譽。
▲茶樹上的嫩芽。
“我們將以此次早茶節為契機,以茶為媒、以茶會友,交流合作、互利共贏,進一步發展茶產業、弘揚茶文化、壯大茶經濟。”高縣縣委書記黃修國在活動中表示,高縣始終堅持把茶產業作為帶動群眾增收、促進共同富裕的主導產業,2022年預計實現茶產業綜合產值75億元以上。
▲位于高縣的長江源國際茶貿城。
來源:封面新聞 記者 羅沾 伍雪梅 攝影報道,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