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人不閑。2月10日,記者沿S211公路進入紫云自治縣壩羊鎮,過五星、紅院、大坡等村,時已近中午,公路旁成片的蔬菜地,仍有不少種植戶忙著采摘菜心,蔬菜產業儼然成了該鎮的主導產業。與鎮黨委書記班興坤交談,得知蔬菜種植是壩羊鎮近年來崛起的一項產業,更大的產業要數茶業。壩羊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群眾過上了好日子。
打造生態茶葉專業鎮
在壩羊農民工返鄉創業園,一套新進茶葉加工自動化設備正在安裝,一個能存放數萬斤干茶的倉庫已經加固,廠區道路也將鋪設柏油。班興坤介紹,這里將成為壩羊最大的茶青交易、茶葉加工、儲存的集散地。
壩羊鎮茶園加工廠新安裝的制茶設備
壩羊鎮土山多生態好,經過近十年的接續發展,茶葉種植3.6萬畝,成為目前我市唯一生態茶葉專業鄉鎮,茶業成為壩羊鎮惠及面最廣、產業化程度最高、穩定性最好的富民產業。全鎮8個行政村就有7個成立茶葉種植村級合作社,還引進土紅坡、映紅、紫豐等茶企。產業興旺,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但是,多年來壩羊當地只注重春茶生產,夏秋茶幾乎放棄不管,浪費大量資源。去年,壩羊鎮爭取到廣州市南沙區東西部協作幫扶資金1100萬元建設大宗茶葉加工廠,該廠建成使用能有效解決夏秋茶的加工和銷售問題,將進一步促進農戶增收、企業增產和壯大村集體經濟。
為此,壩羊鎮去年冬還從遵義市湄潭、鳳岡等縣請來茶園“理發師”,對茶園樹冠進行冬季管理和標準化修剪,達到夏秋季機械化采摘技術規格。光是開展夏秋茶采收,每畝茶園可給茶農帶來3000元新增收入。
做強壩區蔬菜產業
產業發展多元化,鄉村振興動能足。近年來,壩羊鎮依托壩區土地資源和良好水資源環境大力發展蔬菜產業,種植的菜心、芥藍、香菜遠銷粵港市場。
“春節以來,粵港市場的菜價較為平穩,菜心、芥藍的價格一直保持在每斤4元,我們每天要運出1萬多斤蔬菜。”壩羊鎮紅院壩區種植蔬菜的返鄉創業人員羅長勝曾長期在廣東、寧夏等地從事蔬菜種植行業,2020年回到家鄉后與村合作社合作發展蔬菜產業,在紅院壩區流轉了700畝土地,種植菜心、芥藍、上海青、香菜等銷往粵港市場的蔬菜品種。
村民在紅院壩區采收菜芯
蔬菜屬勞動密集型產業,能有效帶動本地群眾就近就業增收。在壩羊鎮紅院壩區蔬菜田里,常年有百余名村民在田里勞作,他們平均日薪不下100元。
紅院壩區一角
“去年,壩羊鎮與返鄉創業農民工合作成立蔬菜企業,以‘龍頭企業+村合作社+農戶’方式發展蔬菜產業。”壩羊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楊開勝說,壩區機耕道實現全覆蓋,有了1000畝噴灌澆灌設施,配套建有蔬菜冷庫,村合作社與龍頭企業收益“三七開”。
村級事務管理有支撐
壩羊鎮早已消除“空殼村”,村集體收入多者三百多萬,少者五六十萬,村“兩委”開展村級事務管理有了經濟支撐。
“村合作社通過茶產業、蔬菜產業收益分成,有了錢為群眾興辦公益事業,現在每個村都新建了辦公樓和文化活動廣場、配備了垃圾清運車。”班興坤說。村集體經濟壯大了,基層陣地也強起來,村干部有了發揮潛能的平臺,在宜居鄉村創建中,有的村主動開展活動對創建示范戶、先進組進行表彰獎勵,群眾也積極爭當示范戶。
新山村規范化修建后的茶園
“我們村準備搞春茶采摘大比武,獎金獎品我們自己出!”新山村支書吳鋒向班興坤匯報想法,“如果搞得好,我建議還可向全鎮推廣。”
新山村有“村社合一”集體茶園3820畝,正推行“零租金”返租倒包,吳鋒想檢驗承包效果。“我們既要比采摘能手,還要比茶園管理水平,看哪家茶青單產最高。”
春天孕育新希望,壩羊鎮處處可見生機勃勃景象,產業不斷壯大,群眾收入穩定增長,日子會越過越好。
來源:中共紫云自治縣委宣傳部、安順學習平臺、學習強國、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