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披綠,春茶飄香。3月22日,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第五屆“春之茶”紫陽富硒茶春茶開園活動在陜西省紫陽縣富硒茶觀光園舉行。至此,標志著紫陽縣25萬畝富硒茶全面進入“采茶季”。安康市副市長陳暉出席活動并宣布開園。紫陽縣委書記惠軍民致辭。安康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阮家軍,紫陽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康樹民,縣長向德剛,縣政協主席何友軍等領導和茶企代表、茶農出席開園活動。
此次開園活動是2022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第五屆“春之茶”安康(紫陽)文化旅游主題系列活動之一。活動旨在加強紫陽縣文旅康養產業鏈和富硒茶品牌建設,擴大對外知名度和美譽度,促進茶旅融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活動現場,《春獨早》《采茶忙》《炒茶舞》《茶鄉之戀》《三月三上茶山》等文藝節目精彩上演,風格獨特、鄉味濃郁的紫陽民歌獨具魅力,讓人們感受到紫陽縣厚重的茶文化歷史。
當天的活動分為開園儀式、采茶比賽、制茶比賽和茶山市集,通過網絡直播,讓觀眾真切感受到了采茶、收茶、制茶、售茶、品茶、斗茶的樂趣。接下來,紫陽縣還將舉辦“山之茶?春江夜”2022紫陽富硒茶文化旅游季主題推介、茶山對歌、“紫陽富硒茶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高峰論壇等活動。
開幕式現場表演《采茶忙》。
陜西省紫陽縣已連續舉辦五屆“春之茶”文化旅游主題系列活動,通過推進茶旅、文旅、農旅融合,延伸旅游產業發展鏈條,提升質量和效益,促進全縣旅游產業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真正把茶產業做“長”,把茶產業做“寬”,實現茶產業帶動全域、全季節旅游發展,促進群眾增收。
據了解,紫陽縣是全國重點產茶縣,是全國兩大天然富硒區之一,茶業是該縣的主導產業和興縣富民的支柱產業。紫陽茶始于西周,興于唐宋,有3000多年的種茶歷史,唐代作為宮廷貢茶,清代紫陽毛尖被列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低緯度、多云霧的自然生態環境,天然富硒的資源稟賦,賦予了紫陽茶“綠色、有機、富硒、無公害”的獨特品質。
近年來,紫陽縣大力實施茶旅融合發展戰略,加快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和鄉村振興。全力實施茶產業“八大創新”工程,不斷深化“三品一標”建設,積極構建全域綠色生產、十百千萬聯盟、新產品研發、線上線下營銷、產品質量追溯、產品價格“六大體系”,持之以恒做優做強茶產業,矢志不渝打造全國最優質的富硒茶,致力向市場提供綠色、健康、放心的茶產品,讓更多群眾因茶而富,讓紫陽因茶更美。紫陽富硒茶入選《中歐地理標志協定》首批互認清單,先后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國家地理證明商標、中國馳名商標等近百項殊榮。紫陽榮膺“全國茶業百強縣”“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中國名茶之鄉”“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稱號。
供稿:紫陽縣委宣傳部,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