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居黎平的侗、苗、瑤、漢等民族群眾,自古以來就有種茶制茶喝茶用茶的習俗,在生產生活中與茶有著不解之緣,茶成了當地老百姓的日常用品,有“村寨風水林護茶樹”“自家山林地養茶樹”“田邊地角種茶樹”“以茶入藥”“客來敬茶”“用茶祭祖敬神”“一日三餐吃油茶”等茶俗茶事。
黎平茶在史上很早就有記載,西漢時期文學家、思想家揚雄在《方言》中寫有:“蜀西南人謂茶曰蔎”。而在黎平農村的地方侗話中也將“茶”叫“蔎”。唐代茶圣陸羽在《茶經》中寫道:“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費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極佳。”思州亦是包括黎平在內的黔東南大部分地區。
黎平人清代就采茶制茶售茶,“黎平山珍,芳名千里”這是古代文人對黎平物產的贊嘆,現在的國際化大都市上海有一條路取名為黎平路,這是因為黎平茶等山珍遠銷到大上海的影響力的效應。解放后,黎平縣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又興建大規模的人工種茶基地,特別是在高屯鎮八舟河畔建成了桂花臺萬畝茶場,成為了全縣茶產業種植和加工茶文旅一體化的重點龍頭企業,猶如黎平茶中的一顆“翡翠明珠”。
如今黎平成為了全省的產茶大縣,茶種植面積位居黔東南州首位。現全縣有投產茶葉園面積22萬多畝,年產干茶13000多噸,主要有黎平香茶、黎平雀舌、黎平扁形茶、黎平紅茶、黎平白茶、黎平白葉茶、黎平毛尖、黎平毛峰等;全縣有油茶基地36萬多畝,年產油茶籽17000多噸,擴大推廣的優良品種20多個。全縣有茶企業304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11家,州級龍頭企業17家,茶葉專業合作社119家,標準化清潔加工廠36家,獲得有機茶園認證、有機茶產品認證4個,綜合年產值達近20億元。黎平茶在國內外各類茶產評比中獲獎近百項,先后獲得“中國名茶之鄉”、“全國重點產茶縣”、“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中國茶葉產業發展示范縣”、“中國西部最美茶鄉”、“中國茶葉百強縣”等殊榮。茶產業已成為黎平縣各族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產業。
來源:黔東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