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地方政府支持,還有這么多專家老師來指導,我相信我一定能把茶葉種好。”7月22日至27日,湖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暑期專業實踐博士團前往衡陽常寧塔山瑤族鄉開展了為期六天的實地調研活動,為當地企業農戶解決技術難題,當地茶農非常高興。
常寧塔山茶是當地政府大力扶持的重要產業之一,解決制約當地茶葉產業發展的難題,改善茶葉品質是當務之急。
“塔山茶成茶品質不穩定,外形破碎,盡管企業會普及鮮葉采摘標準,但村民思想根深蒂固。勞動力短缺,企業之間惡性競爭也是一方面原因。”當地負責人表示,采摘不標準是當地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
“一鍋菜中既有蘿卜絲又有蘿卜塊,這樣做出來的菜品品質就會存在很大問題,要么蘿卜絲煮爛了,要么蘿卜塊還沒熟。”博士團指導教師沈程文看著良莠不齊鮮葉有些痛心。
針對這一問題,博士團成員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企業和茶農們答疑解惑。“采用鮮葉分級、半成品色選及其成品拼配的方法對原料和成品茶進行分級處理,可以大大提高塔山茶品質標準化。”博士團成員向茶農們娓娓道來,“當然,最根本的問題還是要改變當地茶農的采摘習慣,采用標準化流程進行茶葉采摘”。
如何做好塔山紅茶?博士團與塔山茶農開展了“面對面、手把手”標準化紅茶制茶技術培訓。
博士團陳家豪告訴大家:“紅茶萎凋接近完成時可以增加曬青。”“為什么要增加曬青這個環節呢?”茶農表示不解。“因為紫外照射之后,更易激發茶葉香氣物質相關酶的活性,香氣自然更易散發出來。”博士團張楊波補充道。
沈程文親自示范制作手工紅茶,指導大家紅茶手工揉捻技巧。茶農們不以為然,揉捻還不簡單嗎?不等大家坐定,就開始動起手來。沈程文笑著說道:“你這個茶這么揉是做不好的。”大家疑惑:“不就是揉捻嗎?哪還有這么多講究。”“揉捻輕重程度對茶葉品質會產生很大影響,尤其是茶葉外形易參差不齊。”博士團李云飛說。茶農們瞬間恍然大悟,原來問題出在這。“感謝專家來指導,讓我少走彎路。”大家笑著說。
通過走訪調研十余家茶葉企業,博士團得知目前全鄉現有大小不一的茶葉加工主體56個,部分加工主體加工成品茶年均不足2噸,大部分加工主體生產設備自動化程度不高,加工標準不嚴,質量管控不到位。造成茶葉生產成本高,市場競爭力不強,缺少有行業影響力和產業示范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企業搞不好,農戶也頭疼。
“茶園栽培管理要統一,且進行系統的學習,特別是茶樹年生長周期幾個關鍵點的把握,也要結合當地氣候變化,靈活采取相應措施。”“茶園的開墾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只為了擴大茶葉種植規模,開墾前要進行專業土質評估。”“可組建專業栽培管理團隊,負責監督各企業茶園管理。”“定期舉行企業交流會,交流栽培管理經驗,推廣適合當地的有成效的栽培措施”……走訪了十幾家茶葉企業后,博士團成員就當地企業面臨的一些問題提供了中肯的建議。
“依靠政府支持,高校科研力量支撐,實現真正的產學研相結合,才能真正為企業和茶農解決產業技術問題。”塔山茶葉辦負責人這樣表示。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