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城網消息為傳承徽茶文化,振興安徽茶產業,宣傳綠茶文化,促進短篇小說創作,由《清明》、《安徽文學》雜志社與安徽天方茶業集團聯合主辦、石臺縣文聯協辦的“霧里青茶小說大賽”,11月24日在合肥舉行新聞發布會。
為區別社會上以贏利為目的的文學賽事,這次活動不收參賽費、評審費等任何費用。此項面對全國的征文活動從11月24日開始,2009年2月18日結束,2009年4月20日頒獎。大賽設一等獎1名,獎金5000元,同時獲得獎品500克“霧里青高級綠茶”一罐;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優秀獎10名。邀請國內知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擔任評委。評獎結束后,頒發獎金和證書,優秀作品在《清明》和《安徽文學》上發表,并在有關媒體公布獲獎名單。
據了解,霧里青為被恢復歷史名茶,宋代稱“嫩蕊”。據馬端臨《文獻通考》記載,遠在宋代,全國名茶37個品目,其中的“嫩蕊”就產于皖南一帶。由于“嫩蕊”產于海拔千米的云霧之中,茶園常年被云霧籠罩,所以當地人稱此茶為“霧里青”。南宋詩人陸游有云:“三月尋芳半醉歸,柴門響動竹常開。秋浦萬里茶人到,笑說仙芝嫩蕊來。”
明武宗正德三年,霧里青茶被列為朝廷貢品。清乾隆年間,霧里青茶開始銷往歐洲大陸。當年在歐洲,霧里青茶貴如珠寶,貴族們以品嘗霧里青為時尚和榮耀。公元1745年,載有極品名茶霧里青的瑞典哥德堡號商船從中國廣州啟程回國,在離瑞典歌德堡港口800米處觸礁沉沒。240多年后,瑞典的海洋考古專家對這艘古商船進行打撈,從中發現了一種名貴綠茶。通過考證,這種古茶就是產于中國安徽南部的極品名茶霧里青。
經安徽農業大學茶業系詹羅九教授二十多年的研究,霧里青茶終于在2004年春天被恢復。霧里青已通過國家環保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的認證,屬于野生有機茶。經檢測,這種茶含有豐富的、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特別以“純天然”、“無污染”、“富含硒”和“蘭花香”而著稱。2006年9月3日,霧里青在上海登上“哥德堡號”仿古商船,2007年6月9日,霧里青乘“哥德堡號”仿古商船在哥德堡港登陸,橫跨近3個世紀的歷史時空,再次走進瑞典皇宮。2008年6月至7月,中國茶葉流通協會選定霧里青茶為徽茶代表,成功主辦了“挑擔徽茶霧里青,徒步北京慶奧運”大型公益活動,使霧里青茶登上長城,走進奧運。
發布會上,安徽省作協主席季宇表示,文學與茶文化密不可分,有多少優秀的文學作品是在茶的浸潤中產生,而優秀的文學作品也推動了茶文化的發展,兩者相輔相成。作為全國知名期刊《清明》、《安徽文學》,希望通過舉辦此次活動,加強刊物和讀者的聯系,為宣傳安徽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