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日,中國普洱茶國家標準正式實施。普洱茶是云南省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歷史名茶。國家質檢總局規定,普洱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是云南省普洱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昆明市等11個州市所屬的639個鄉鎮。國家標準中規定,普洱茶必須以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并在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藝制成。
1日,普洱茶國家標準正式實施。據此標準,普洱茶限于云南生產。這引起了其他省份茶商的不滿,認為此舉有“地方保護”之嫌。
質疑熟茶制作系廣東發明
前不久在廣州舉辦的國際茶葉博覽會上,云南省政府向各地茶商介紹了普洱茶國家標準。有些廣東茶商對新的國家標準提出質疑,認為涉嫌地方保護。
一位廣東茶商提出,廣東也是普洱茶的重要產區,普洱茶的熟茶制作方法是廣東發明的,現在規定只有云南產的才叫普洱茶,這是壟斷。還有茶界人士提出,普洱茶是一個共用的茶葉品種,不受地理范圍限制,目前制定的標準只能是云南普洱茶標準,不應是普遍的普洱茶標準,否則將不利于整個普洱茶產業發展。
回應外省普洱可在滇加工
針對質疑,云南省質監局標準化處處長何崇壽說,既然廣東產的普洱茶是用云南茶葉作原料,何不在原產地加工?在原產地加工可避免“拼配”其他茶葉。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茶辦主任彭哲說,熟茶制作的確學習了廣東方面的一些工藝,但并不是完全照搬。他介紹,普洱茶并不是傳統六大茶類中的一種,而是因產地得名,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
此外,云南農業大學龍潤普洱茶學院副院長周紅杰也認為,在當前經濟形勢下,經歷過市場爆炒的普洱茶產業在短期內“回暖”不現實,國標的出臺為普洱茶產業規范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新聞背景
普洱茶限于云南生產
普洱茶國家標準規定:普洱茶必須以云南普洱、西雙版納等11個州市規定范圍內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并在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內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藝制成。
云南省茶業辦公室主任楊善禧表示,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是世界上許多國家通行做法,它既是產地標志,又是質量標志,也是一種知識產權,許多地理標志產品有國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