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城網消息泉州的普洱茶市場歷經前兩年的瘋狂后,在今年徹底跌入了冰河期。記者昨日走訪業界了解到,絕大部分普洱茶商要么撤出泉州,要么轉賣鐵觀音,一些苦撐的茶商也處于半開業狀態。
而對于下月起將實施的《地理標志產品普洱茶》國家標準,泉州不少普洱茶商反應冷淡。在他們看來,即便開始改售這種有質量標志、象征加工工藝高的普洱茶,也難以改變當前普洱茶的跌價困局。
茶都成鐵觀音天下普洱茶商改玩紫砂
在不少茶商口中,泉州普洱茶市場已跌入冰河期。曾經在閩南茶都開了十幾家的普洱茶專營店已所剩無幾,只有兩三家勉強營業,老板還常常“溜號”。澳商慶順號老板曾先生如今就處于這種半開張狀態,他說,2006年6月到2007年5月是普洱茶漲價最瘋狂的時候,但從今年春季新茶上市開始,普洱茶市就一直走下坡路。
“現在泉州絕大多數普洱茶店,無論做零售還是批發,都收起來了。如果我們不是買下了這個店鋪位,也早就想關門了。”另一家也處于半開業狀態的普洱茶商說。而聚集在后城文化街的一些普洱茶店也大多轉行去做鐵觀音。記者從業內了解到,如今這些普洱茶老板,還有不少干脆歇心歇業,改玩紫砂,據說是因為紫砂走貨的渠道仿若當年的普洱茶,正是熱炒期。
據了解,市場上的普洱茶往往有“真假之說”,真茶即真正的陳茶老茶,假茶往往是指新茶。而這兩年來被炒得最狠的,恰恰是這些2006年、2007年的新茶。目前,跌得最狠的也是這些新茶。以“大益”產的7572為例,2005年和2006年的市場價高達350元一餅,今年只賣到120元一餅(一般為八兩)。再如“勐海之星”的餅茶,今年雖然還未上市,但是2007年的批發價,已經從2005年的400元一餅跌至230元一餅。“2006到2007年的價格除以2,再上下浮動30元左右,就是今年普洱茶的價格,100多元的茶餅算是好茶了。”一位茶商這樣總結。
不過,不少幾十年、十幾年陳期的真茶,價格并沒有太大變化。盡管市場遇冷,不少茶商仍然寧囤勿售。普洱藏家、專營商“又一間茶莊”的老板陳先生就認為,上好的普洱本身就物以稀為貴,不會貶值,對收藏并無影響。
茶商不認為新國標能救市
茶界一些人士認為,普洱茶市場需要一段為期不短的時日才能恢復往日風光。今年12月1日起,《地理標志產品普洱茶》國家標準將正式生效,標準公布了云南852家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茶葉生產加工企業名錄,并明示只有質量優良的普洱茶才能貼上普洱茶標志。不少人寄望下月開始生效的普洱茶國標,能重拾市場消費的信心。
但也有很多經銷商對此很不認同。主要原因就是這次的標準雖然對普洱茶的樹種資源、產地規劃、茶園管理、原料要求、品質特征都做了比較明確的規定,但對普洱茶的陳期則沒有明確規定,而陳期才是普洱茶價格的關鍵。
“這種標準出臺意義不大,它只是規定了一個生產標準,但對于市場流通環節沒作用。”楊先生認為,普洱茶標準能走多遠,還需拭目以待。另外,在泉州市場,鐵觀音消量占整個茶市的八九成,“普洱茶火的時候都沒有沖擊到鐵觀音,現在普洱茶市場萎縮了,一兩年內回暖的希望很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