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城網消息地處閩北南平的武夷山不僅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更因其獨特的地理、氣候以及水環境,造就了武夷巖茶獨有的“巖骨花香”品質。在中國6大基本茶類中,烏龍茶、紅茶、白茶3大茶類均發祥于武夷山麓。隨著11月16日-18日第二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在武夷山市的成功舉辦,以著名的大紅袍茶聞名遐邇的武夷山脈閩北茶產業得以在更高的平臺上展示其豐厚的底蘊。
品牌引領巖茶提質增值
近年來,南平市確定了以武夷大紅袍為主導品牌,帶動其他地方茶葉品牌共同發展的閩北茶產業發展思路,組織全市力量,統一打響大紅袍品牌,通過通力協作,提高大紅袍的質量和生產能力,走擴大生產規模和產業化之路。如今,大紅袍在身價倍增、效益直線上升的同時,也輻射帶動了周邊茶業的發展:建甌主打建甌水仙;松溪主打松溪綠茶;政和主打政和白茶、政和工夫茶。2006年,“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制作工藝及習俗”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并于今年代表中國烏龍茶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武夷巖茶是全國第一個建立國家標準實物樣品的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省級定期抽檢結果顯示,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以來,武夷巖茶的農藥殘留量、重金屬等各項指標合格率達100%。武夷巖茶的質量和風味得到了實質性的保證。
“專用標志如同一張防偽名片”,使我們的產品在市場推廣時更有說服力?!蔽湟纳绞嗅Mr茶研究所的負責人劉寶順表示,按照地理標志產品的標準組織生產加工,雖然成本增加了,但巖茶的銷量和市場價格都上升了,茶農戶均增收可達千元以上。
武夷巖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的開展,使以往分散的茶農以地理標志產品知識產權為紐帶,以龍頭企業為通道連接到市場,目前武夷山市已有102家企業獲得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使用權。
茶旅互動營銷豐富內涵
很多人對武夷巖茶的最初印象,往往都來自武夷山天心巖九龍窠的6株大紅袍母樹。其實,它的珍貴神奇,與其說源于“紅袍加樹”的美麗傳說,不如說受益于獨特的山水之境。在《武夷巖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感官標準中,“巖韻”成為最重要的品質特征。
在武夷山,茶文化、茶產品、茶品牌推介始終融入各項旅游活動中,相繼開發了“大紅袍”旅游線路,設置了御茶園、宋街茶觀等景點。品茶室、茶藝表演、茶文化交流等豐富了旅游的“娛”“購”內涵,茶旅聯動成為武夷山市舉辦各項對外形象宣傳活動的重頭戲。伴隨著武夷風光的深入人心,武夷巖茶的品牌知名度也逐漸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