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茶葉風俗,鐵觀音典故
安溪是一個有著一千多年產茶歷史的古老茶鄉,世界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中國烏龍茶(名茶)之鄉,通過長期的生活積累,演變發展,口傳心授,世代相襲,自然積淀而形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茶俗。茶,滲透到安溪茶鄉人民的生產、生活,以及衣食住行、婚喪喜慶、迎來送往的禮俗和日常的交際之中。迎賓送客以茶相待,是安溪世代相承的傳統禮俗。“安溪人真好客,入門就泡茶”,說的是只要你到安溪來作客,主人定會拿出珍藏的上好茶葉,點起爐火,烹起茶來,品飲一番,“未講天下事,先品觀音茶。”茶葉,又是安溪人禮尚往來的首選禮品,親戚來往探親,朋友之間互訪,攜帶的見面禮也往往是特產名茶。
一、婚姻茶俗
早在明清時期,隨著安溪茶業的興盛,茶就以一種特殊意義和特殊形式融入婚禮。
婚前對歌成婚,是古代安溪茶鄉的特殊風俗之一。男女青年或于茶園,或以安溪茶歌調對歌,表達愛意。如:
男慕女方唱:楊梅開花無人知,雞冠開花結成排。
娘子生好惹人愛,好花也要巧安排。
女:日頭出來紅又紅,借問郎君何處人?
真實姓名共阮說,花蝶相愛心相同。
又:
男:仙桃出世在月內,仙女出世在天臺。
對面有娘恰利害,眼睛轉輪伊就知。
女方不同意,以歌拒絕求愛,唱:
楊梅開花人不知,八月冬筍就出來。
對面郎君阮無愛,眼睛免看這處來。
古代安溪婚俗中,婚前禮儀有一道“辦盤”的習俗,男女婚期既定,男家于婚期前若干日,要備齊聘金、禮盤到女家。禮品除雞酒、豬腿、線面、糖品外,茶鄉往往還要外加本地產的上好茶葉。
婚宴之中,上幾道菜后,新郎新娘要按席敬茶。賓客茶后要念“四句”吉利話逗趣助興,如“喝茶吃甜,祝愿新郎、新娘明年生后生”等。假如賓客有意開玩笑,不愿受茶時,新郎新娘不得生氣或借故走開,要反復敬茗,直至賓客就飲。
新婚的第二天清晨,新娘子要謁公婆敬茶。新郎逐一啟示稱呼,新娘跟著“阿爹”、“阿娘”,敬獻香茗。翁姑受茶,須送飾物壓盅。其余家人和親戚也如是請茶壓盅,至今風俗猶存。
婚后一個月,古代安溪民間有“對月”的習俗,新娘子返回娘家拜見生身父母。待返回夫家時,娘家要有一件“帶青”的禮物讓新娘子帶回,以示吉利。茶鄉往往精選肥壯的茶苗讓女兒帶回栽種。烏龍茶中的又一極品“黃?”,便是當年嫁女王淡“對月”時帶回培植的特種名茶。
二、喪事茶俗
在安溪,喪葬禮儀也有茶俗。在親戚奔喪、堂親送喪、朋友同事探喪時,主人都要對來客敬上清茶一杯。客人飲茶品甜,企望得以討吉利、辟邪氣。清明時節,后輩上墳掃墓跪拜先祖,亦要敬奉清茶三杯。如清末著名詩人、茶商林鶴年在《福雅堂詩鈔》中曾記述,因“經年未登先觀察墳瑩,于弟?還鄉跪香致虔泣”時,基于“先觀察性嗜茶,云初泡過濃,二泡味淡而香始出,特囑弟?于掃墓忌辰朔望時,作茶供,一如生時。”
三、敬佛茶俗
每逢農歷初一和十五,安溪農村不少群眾有向佛祖、觀音菩薩、地方神靈敬奉清茶的傳統習俗。是日清晨,主人要趕個清早,在日頭未上山晨露猶存之際,往水井或山泉之中汲取清水,起火烹煮,泡上三杯濃香醇厚的鐵觀音等上好茶水,在神位前敬奉,求佛祖和神靈保佑家人出入平安,家業興旺。虔誠者則日日如此,經年不輟。
四、賽茶茶俗
在安溪,最精彩的茶俗要數“茶王賽”了。史記,安溪的“茶王賽”可上溯于明清民間的“斗茶”。每逢新茶登場,茶農們要攜帶自家制作的上好茶葉,自帶炭火、茶壺,聚集到一起。一溜十幾個、數十個排成一行,由名老茶師沖泡。僅觀那老茶師嫻熟的沖泡技藝,本身就是一種絕妙的藝術享受。接下來就是評審了。茶農個個是專家。仔細觀察,你可見茶農們眼、鼻、唇一齊用力,輕輕一啜,唇上剛濕而口中卻咂咂有聲,細品那嘗不盡的韻味。如幸遇那“經典”之作,則怡然自樂,整個人若身墜萬里云煙,飄飄然然。假如自家茶葉被推上“茶王”寶座,則感到無尚光榮,比路上拾金銀更高興。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安溪茶業的崛起,茶王賽則逐步發展成為由村、鎮、縣統一組織的大型賽事。制茶高手和經營廠家選送精品參賽,聘請名茶師作為主評,當場評出本季、本地區及各個品種的“茶王”,對獲獎者則頒發獎牌和獎金,給予鼓勵,有的還敲鑼打鼓把“茶王”迎送回家,視作一種無尚的榮耀。
近年來,安溪的茶王賽事逐步走出了安溪。1996年11月,安溪四大名茶茶王賽在廣州舉行;1998年11月,安溪茶王賽在上海隆重舉辦;1999年春秋兩季,安溪鐵觀音茶王邀請賽北上京城、南下到香港,分別在兩地舉辦。茶王賽獎金有較大的提高,并邀請在場的領導為獲獎者頒獎,大大地激發了茶農的參賽積極性。茶王形象更加突出,如在西坪鎮舉辦的茶王賽上,茶農顏炳夫在力克群雄、勇奪“茶王”桂冠后,于群眾一片歡呼聲中,頭戴禮帽,身穿禮服,腰扎紅綬帶,手持獲獎證書,滿臉春風地被群眾抬上“茶王轎”,數百人組成的彩旗隊、管樂隊、采茶燈隊、舞獅隊簇擁著,吹吹打打,踩街祝賀,圍觀的群眾爭睹“茶王”的風采,顏炳夫一下子成為茶鄉的新聞人物。
安溪的茶王賽還與茶藝表演、茶歌茶舞表演、茶王拍賣會、產品展銷會結合起來,大力展示安溪鐵觀音、烏龍茶及茶文化的魅力和風采,每到一地,新聞記者爭相采訪,各大新聞媒體紛紛報道,刮起濃烈的“鐵觀音”旋風,進一步增進了各地對安溪鐵觀音的認識與了解,極大地提高了安溪優質名茶的知名度和安溪鐵觀音的身價,拓展了烏龍茶的內外銷市場,促進安溪茶葉支柱產業的快速發展。
2000年,安溪的茶王賽又有了新的發展與創新。6月,鐵觀音的發源地西坪鎮在汕頭舉行茶王鑒賞會,廣邀臺、港、澳地區及東南亞各國茶商出席。茶王賽活動形式新穎,一改過去由專家評委評定茶王的方式,由與會嘉賓投標民主評選,并以“西坪茶王不拍賣,共邀茶友來品嘗”為主題,以現場抽獎贈送茶王的方式,讓各界茶人共享茶王的珍貴。圣誕節期間,“2000年澳門西坪鐵觀音品評會”在澳門萬豪軒大酒樓舉行,品評會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在節日的喜慶氣氛中進行,澳門茶藝協會同臺舉行烏龍茶知識有獎競答活動,進一步增進人們對安溪鐵觀音的認識與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