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茶商李乃壽甘苦同味
李乃壽曾是個只讀了兩年書的福建茶農。1980年,李乃壽貸款開了茶葉加工廠,將加工的茶葉銷往浙江、江蘇等地。1984年12月,李乃壽去杭州結茶葉賬時,發現那個與他合作多年的經銷商人去樓空。心急如焚的李乃壽在杭州城連找了三天也不見那人的蹤影,他坐在街頭欲哭無淚,要知道那筆茶款有8萬多元,其中大部分是茶農的啊!他們都等著這錢過年呢!
正當李乃壽準備打道回府時,他在車站遇到了一位老鄉,得知那個經銷商在兩個月前去了武漢。李乃壽連夜趕往武漢,終于在第三天上午找到了那個經銷商。他的錢沒要到,只收回一大堆茶葉。第二天一早,李乃壽在私人茶莊認識了退休工人張師傅。一連幾天,張師傅帶李乃壽轉遍了武漢三鎮的茶莊。李乃壽發現,武漢茶莊雖多,卻都沒見經銷福建的“功夫茶”和“大白毫”的,他便決定留下來賣家鄉茶。
在張師傅的幫助下,李乃壽選中了橋口商場隔壁的一家門面,錢不夠,張師傅從家里拿來了1萬元為他解決了燃眉之急。店面裝修完畢后,李乃壽把討債要回來的茶葉擺在貨架上,可買茶的人寥寥無幾,有時一天只賺3元錢,還不夠水電費。于是,李乃壽每天下午邀張師傅一道,挑著幾包茶葉和幾個熱水瓶,到各居民區人口集中的地方講茶道、講茶文化、講福建茶的特色,并現場泡茶讓人品嘗。這一招果然靈,一些居民嘗了他的茶后連連夸贊茶味純正、耐泡。幾天后,來茶莊的顧客開始增加,茶莊的生意有了轉機。李乃壽的第二家門面開在武漢的黃金地段———解放大道,這里商家云集,店面租金昂貴。李乃壽為此準備將家里的茶葉加工廠賣掉。年邁的父親不干,竟以死相拼。幾天后,李乃壽說服了父親,家里的加工廠以2萬元的低價出售了。
一個月后,李乃壽的第二家茶莊開業了。他知道武漢的茶商基本都是坐店經營,很少走出去推銷。他將茶莊交給家人打理,自己帶著茶葉樣品到一些大型賓館酒店推銷。第一次去長江大酒店時,因為和門口保安語言不通,李乃壽被攆出去兩次。第三次再進去時,李乃壽拿出茶葉袋,并在紙上寫道:我是送茶葉的。這回保安終于放行了。李乃壽找到銷售部,給每個工作人員泡了一杯茶。負責人雖沒有當面表態,但卻讓他留下聯系方式。第二天,長江大酒店打來電話讓他送茶葉去。這次,李乃壽賺了8000元。此后,李乃壽又如法炮制,先后與武漢20多家酒店簽訂了茶葉供應合同。李乃壽還將樣品送給湖北省茶麻進出口公司負責人,公司對他的茶葉外觀、質量、口感等方面進行了多方測試后,無不交口稱贊,并一次跟李乃壽訂了13個品種的近1000公斤茶葉。
由于李乃壽組織的茶葉質量過硬,湖北茶麻進出口公司將福建的名茶銷往英、法、美等國后,不僅贏得了良好的商業信譽,同時也幫李乃壽確立了他在武漢茶葉市場的地位。到了1995年,李乃壽又開了第三家茶莊,這時他已經是名副其實的百萬富翁了,他的“泡晚茶”的營銷新招也譽滿全國。2000年,李乃壽和眾多茶商一起搬進了有“江南第一茶市”美稱的武漢茶葉市場。
在李乃壽的帶動下,茶葉市場里的商戶都開始仿照他,開展了“泡晚茶”的服務項目。
到了2002年,“泡晚茶”成了市場里的特色。趕上天氣好,從下午至深夜,市場周圍的空地上坐滿了從武漢三鎮趕來的品茶人。由于濃郁的飲茶氛圍,低廉的消費價格,這里成了武漢市的茶友聚會的最佳場所。在“泡晚茶”的帶動下,茶市的營業時間足足延長了8個小時。一些在武漢工作,喜歡中國傳統文化的外國人及港臺投資商都慕名而來,以茶會友,談茶論茶?!芭萃聿琛敝苯哟碳ち宋錆h的茶葉消費,給茶市帶來每年近億元的利潤。李乃壽儼然成了“江南第一茶市”的領軍人物?,F在,李乃壽已培訓了全國150多家茶樓的工作人員,固定客戶已達300多家,茶葉品種已擴展到370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