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茶去年銷售7.2萬噸,產值僅次于浙江、福建,位居全國第三。但在外省茶商眼里,湖北只是個產茶大省,而不是強省,因為鄂茶缺乏一套主打品牌體系。
調查顯示,武漢人不熟悉鄂茶
4月16日,在洪山廣場舉行的“五峰第二屆品茶旅游節”現場,記者隨機抽查了105位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市民。結果發現,18歲到29歲的受訪者,90%左右說不出湖北茶的品牌,不知道茶圣陸羽;30歲到50歲之間的人,對湖北茶品牌略知一二;50歲以上的人,他們喝茶只為保健,不挑品牌。
武漢是鄂茶的重要集散地和銷售區之一。而這項調查顯示,武漢市民對鄂茶也是不甚了了,可見鄂茶的品牌認可度還很低,也與湖北茶葉產值全國第三的地位很不相符。
缺乏保護,大量鄂茶成“味精”
鄂茶其實牌子不少,據統計有300多個,但鄂茶缺乏骨干品牌統領市場,導致大量鄂茶被“隱形”銷售。
宜昌茶商許騰科介紹,“安徽、合肥一帶的茶商,早在3月中旬就守在宜昌產茶區,他們高價收購新采摘的鮮葉,并將鮮葉加工成安徽知名品牌茶‘黃芽’的形狀,再貼上‘黃芽’的商標出售。有時每天可運三四卡車這樣的‘黃芽’。”
宜昌茶區是湖北省十大名茶之一“峽洲碧峰”的重要供應地,由于制作“峽洲碧峰”的原料也可制作“黃芽”,兩者曾一度爭過原料;近年來,江蘇“雨花茶”也與“峽洲碧峰”爭過原料。
而還有一些鄂茶的去向被當作“味精”,拼配到其它外形相似的外省品牌茶中,用來提高茶葉的香氣,具體銷量無法統計。
樹立品牌,同樣春茶價差十倍
“鄂茶被隱形銷售”的現象,在業界是公開的秘密。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建立鄂茶的骨干品牌體系。
什么是地方茶的骨干品牌?
福建茶商謝永瑃說,“龍井”是浙茶的骨干品牌,衍生出西湖龍井、大佛龍井、浙江龍井等系列品牌。湖北茶沒有形成骨干品牌體系,導致同級別的春茶,湖北茶1公斤最高只能賣到600元-1000元,而龍井可以賣到6000元以上。
“樹立一個骨干品牌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漢口茶市總經理張岳峰對此憂心忡忡。近年來,湖北省有茶產區進行過品牌宣傳,但效果并不理想,這是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