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普洱茶市場跟古代的普洱茶市場有何不同?過去與現(xiàn)在最大的區(qū)別還是在于普洱茶對國家的戰(zhàn)略意義有所不同。
過去茶葉貿易是中央政府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需要大批茶葉的都是塞外少數民族地區(qū),這些地區(qū)又盛產良馬。在冷兵器時代騎兵對一個國家的國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用普洱茶去換良駒的貿易方式一直延續(xù)到清朝末年。
隨著冷兵器時代的結束,騎兵退出了軍隊主力的舞臺。用普洱茶換馬匹的貿易方式對國家不再有任何戰(zhàn)略意義,普洱茶也從戰(zhàn)略物資淪為普通商品。
商品地位的下降使得過去普洱茶的貿易由國家主導轉為由商人主導,普洱茶毛茶的收購以及普洱茶成品茶的銷售不再由政府進行操控。普洱茶市場的興衰與否完全是茶農與茶商自己的事情,換言之普洱茶市場的好壞,政府并不會過多干預。
現(xiàn)在很多茶商看到云南地方政府有對普洱茶產業(yè)進行扶持便雀躍不已,認為自己手中的茶葉很快就會升值,很快就會被市場消化掉。這樣的想法是非常錯誤的,地方政府對普洱茶產業(yè)的扶持一方面是解決當地茶農的民生問題,另一方面是增加自己的財政稅收。這些投資作用于地方的基礎建設,與實際的普洱茶市場關聯(lián)并不緊密。
普洱茶市場的繁榮與否取決于普洱茶市場的供需平衡,只有庫存被大量消耗后才會快速回暖。政府出錢去收購茶商的庫存這樣的做法并無先例,茶商想要降低庫存還是得從市場本身想辦法。
當前普洱茶市場環(huán)境與2014年下半年大致相當,在毛茶沒有大幅度下跌的前提下很難有大的起色。過去普洱茶市場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興盛完全因為過去普洱茶對國家的戰(zhàn)略意義,如今只能用看待普通商品的眼光來評估市場何時才會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