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投資普洱茶的過程中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如果想要把某一個山頭的普洱茶作為投資對象時,同一山頭不同品牌的產品價格會相差許多。如果決定了一個品牌,他的一些其他產品明顯比他的山頭茶性價比高很多。這樣在選擇產品的時候投資者往往很糾結。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山頭和品牌對于普洱茶來說剛好是普洱茶投資的2個方向,如果再考慮到時間和毛茶上漲因素,情況將更為復雜。但是,作為投資者只看任何一個因素,恐怕都會虧的一塌糊涂。
首先看山頭,假如我們要選擇一款以老班章為主料的拼配茶,在保證原料真實的情況下,很容易找到10款以上的產品。根據其價格,價格最低者應該是最值得的買入。(同樣“品質”的普洱茶,最少的錢買入意味著后期賺的最多。)但是在這個市場上混了很久的投資客都知道,投資茶如果這么做的話,基本都是血本無歸的。接著看品牌,大益是普洱茶行業的NO.1,這是行內公認的事實。如果我現在把最便宜的大益茶買個百八十件,比如13年的大益甲級沱茶(現價1500元左右一件)。大約10年以后,就算把這批茶全部賣出,最后賺的恐怕還沒把這些錢存銀行吃利息來的多。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品牌和山頭應該是需要投資者綜合考慮的2個因素。普洱茶價值的核心是精品,精品的一大屬性是量少。如果想要一款茶有較大的升值空間,產量是第一因素。經過10年的發展,普洱茶每年的產量呈幾何級增加的趨勢,只有山頭茶才能滿足量少這一根本前提。這時候,很多人可能要拿88青、97水藍印來反駁我,因為7542的特殊性,早期的7542產量比今天的山頭茶產量還少。在物以稀為貴的原則下,88青、97水藍印才得以登上普洱茶高端老茶的神壇。而從06年以后,每年7542的產量動輒都以千噸計。稍微有點數學常識的人都知道,一款普洱茶的存世量如果超過萬噸,那就是上千萬片產品存放在倉庫里。每片上漲一元錢都是很大的阻力,想要翻倍上漲基本無任何希望。
接下來就是品牌,從大益近期的產品來看,大益的投資茶走小產區是早晚的事情。(這就意味著臺地和古樹之爭可以告一段落了)現在就是哪個品牌的發展速度最快,產品性價比最高,企業最誠信的問題。發展速度決定升值速度,性價比決定同類產品的受歡迎度,而誠信則是品牌的信譽度。曾經有個別茶企開始認真做產品,結果后來以次充好淪落到被市場淘汰的地步。
現在普洱茶投資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很多老的投資方式已經不再適合當前的市場環境。就連普洱茶的龍頭企業大益都開始變革,山頭和品牌這2個投資客的單選項很快就會變成必選項。在品牌和山頭都具備的情況下看產品投資價值將是未來的投資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