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宜都市農業局認真實施茶業發展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狠抓現代農業茶葉基地建設,推動茶葉標準化生產,大力扶持茶葉加工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著力培育“宜都宜紅茶”等公共品牌,推動了茶產業轉型發展。宜都連續6年被評為“全國100個重點產茶縣市之一”并獲“全國茶葉加工轉型示范縣(市)”。2014年茶葉面積達到11.7萬畝,產量1.5萬噸,產值4.03億元。“宜紅茶”加工出口量達到0.48萬噸。
一是選用優良品種。繁育良種無性系茶苗3500萬株。其中烏牛早2000萬株、福鼎大白1100萬株、“五峰212”400萬株,在王家畈鎮、潘家灣土家族鄉等7個鎮定植8718畝。引進茶樹新品種2個(其中紅茶適制品種“英紅九號”、綠茶適制品種“中茶108”)。
二是建設高效樣板。在肖家崗、呂家坳、全福河、古水坪村、云臺觀建成千畝高效示范茶園5個。實施綠色防控面積達到3萬畝。新申報王家畈鎮為全國茶葉一村一品示范鄉鎮。同時改造低產低效茶園1萬畝。完成老園置換1600畝(其中潘家灣土家族鄉400畝、王家畈鎮1200畝)。
三是發展精深加工。舉辦紅茶加工技術培訓班3批次120人次。培育了宜都三山農貿有限公司和湖北大風口茶業有限公司2家有機茶園認證企業,認證面積900畝。全市茶葉加工企業達260家。其中省級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宜昌市級11家,市級20家。茶葉標準化加工企業達到5家。綠茶精制加工企業達到13家,精制加工茶葉1.3萬噸。
四是加強品牌營銷。成功舉辦“松云白尖”名優茶采摘加工技能競賽手工采摘競賽和名優茶鑒評活動。組織全市相關茶葉企業參加各級組織的茶業博覽會、展銷會、推介會7次。“宜都宜紅茶”獲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在紅花套到陸城一級路和陸漁一級路制作了宜都宜紅茶巨幅廣告宣傳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