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上午,在安順市鎮寧縣朵卜隴鄉,第二屆村民春季采茶培訓會暨山和水茶葉上寨基地開園采茶比賽、山和水萬株“革利老茶樹”保護推廣簽約儀式在安順市鎮寧縣朵卜隴鄉舉行。
當天三百余名身著布依族特有服裝的村民聚集在培訓會現場接受采茶前的培訓,每位村民身后放著采茶的竹籃,聚精會神地聽著專業人員講解的采茶手法、采茶技巧、如何分辨茶葉的屬性等采摘知識。“原來采茶還有這么多講究,這下算是學到了不少知識,看來保證茶的質量才能賣到好價錢。”在培訓會現場,村民周大姐感嘆道。除了采茶培訓外,活動中還有茶藝展示、貴州山和水公司新茶展示會,也讓村民們大飽眼福。
培訓會結束后,村民們挎起竹籃,向著幾公里外的山和水公司上寨茶山上走去,開始采茶比賽,采摘的速度、質量是此次比賽的評分標準。“我們的毛峰茶要求采摘一芽一葉初展到一芽一葉,葉子還沒完全展開的這種就是一芽一葉初展,要采摘頂端的嫩芽一定要按照規定進行采茶。”安順市茶辦主任徐瑛給村民們做起了采摘示范,此次采摘的品種是瀑布毛峰。徐瑛告訴村民,如果采摘下來的大小不一致、長短不一致、老嫩不一致,產業進入殺青過程中,就會給制作過程帶來困難。并且為保證茶葉的品質,在采摘過程中必須使用竹籃來盛裝茶葉,不能使用塑料筐和塑料袋采摘茶葉。
在說明比賽規則后,采茶比賽正式開始,村民們都使出了看家本領采摘枝椏間的嫩茶,手指輕快地在茶葉中快速飛舞。不一會,不少村民的竹筐中已經裝了不少的茶葉。“今天走到茶山來,茶山風景好開懷,人人都說茶山美,實實在在逗人愛……”在采茶過程中,一些村民還唱起了茶山歌,整個山間回蕩著悠揚的歌聲。
“安順自古出好茶,充足的水分,適度的陽光是茶最合適生長的地方。”鎮寧縣縣委書記龐琨告訴記者,鎮寧縣共有茶園3萬5千畝,分布在朵卜隴、革利、本寨等鄉,在現有的基礎上做好茶產業發展,退耕還林,往適合種茶的地方種茶。同時,目前正處在茶旅一體化的推動階段,結合茶山、周邊的生態環境,結合鎮寧的文化資源,來打造茶園旅游區。
“我們要做中國最大、最生態、最安全的茶原料基地,就要在茶青的采摘、茶葉的加工生產等各個環節上下功夫。”貴州省農委常務副主任、省茶辦副主任胡繼承表示,從茶園的管理、茶葉的原料、茶葉加工、生產等環節,都要大力推行標準化,讓天下人喝上干凈茶,在茶葉從土壤、投入品到采摘的過程一定要保證清潔化、連續化生產,這也需要全省的幾百萬茶農、上千家企業和各級政府相關人員共同努力。
隨后,在鎮寧縣革利鄉,革利鄉政府與貴州山和水茶葉有限公司簽署了上萬株“革利老茶樹”保護推廣協議,并為老茶樹掛上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