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黑的漢茶,烏黑的茶垛,高過青衣江邊綠色的山坡……”一曲優美的《漢之茶》唱出四川雅安悠久的茶文化。曾經背夫高歌、馬蹄鈴響的茶馬古道上如今已換了天地:游客穿梭,生態旅游區羅布,農莊、酒店、餐館遍地開花,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正在這蜀西之地興起。
在雅安名山區中峰鄉牛碾坪的萬畝生態觀光茶園里,到處是忙碌的采茶人。51歲的王鳳芝背上的簍子里裝滿了剛采的新茶,手起葉落間又一簇新綠被拋向了身后,她告訴記者:“自從茶園變成景區后,噴灌設施裝上了,田間道路硬化了,我們采茶運茶方便多了。”
牛碾坪萬畝生態觀光茶園擁有茶園面積1.5萬畝,近年來經過精心建設,已經成為一處集種植、科研、旅游于一體的現代化茶葉生產基地。漫步牛碾坪,萬畝茶園層巒疊嶂,茶園中修建了觀光道路、餐飲區、兒童娛樂區,游客可以看到蒙頂山等多種茶葉品種的噴灌種植,還能在這“天然氧吧”中體驗采茶的樂趣。據了解,僅今年“五一”期間,牛碾坪觀光茶園就接待游客3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150萬元。
在雅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之路上,像牛碾坪生態觀光茶園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雅安市市長蘭開馳介紹,近年來,雅安按照“農業景觀化、景觀生態化、生態效益化”的思路,建設了生態茶葉、生態蔬果、生態果藥3條產業經濟走廊;打造了100個精品旅游村寨、100個幸福美麗新村、100個農村新型社區和100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村、示范點。
“田園變公園、園區變景區、農房變客房、產品變商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作為新業態促進了雅安傳統農業的提檔升級,鄉村游也隨之興起。
張有宣家在蘆山縣龍門鄉白伙新村,一棟二層的仿明代小木樓既是他的家,也是一戶別有趣味的農家樂。“10幾天前才開業,生意好,一天能掙700至800元。”白伙新村位于“4·20”蘆山地震震中,那場地震曾讓這里很多人失去家園。當地政府災后重建時,以現代農業園區為主導,打造川西傳統特色民居旅游新村。如今,白伙新村近百戶黃墻紅瓦的二層全木質小樓錯落有致,依托龍門古鎮旅游景區,成為一道獨特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