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一個周末,我來到武夷山深處的九龍山茶園,作為一個愛茶之人,這次游覽的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全亞洲最大連片有機烏龍茶生產基地”。
然而所有的幻想與激情,之后全部變成了怒火:見過種茶的,沒見過你們這么糟蹋茶山的!
放著大好的資源優勢不懂得利用,優秀的品牌效應也沒有最大限度開發。最可悲的是見慣了茶山的我這次真的很失望:如果我是這座茶山的主人,那么我的利潤將是現在的100倍!
茶山不種茶?種些啥玩意兒!
糟蹋指數:★★★★☆
自古以來,茶山就是用來種茶的,希望所有的茶農都明白這個道理。
是的,我很憤怒。雖然表面上對此處茶園欣賞有加,可內心的鄙視之火卻在熊熊燃燒。好好的一座九龍山茶園,擁有著“全亞洲最大連片有機烏龍茶生產基地”這樣難得的品牌效應,你們到底知不知道這是武夷山?知不知道這里寸土寸金?種這么多樹干啥?稍微留幾棵充實門面即可,全部改成茶樹的話輕易就能將種植面積翻倍。
(留這么多樹做啥?悄悄砍幾棵,分分鐘利潤翻倍!)
這種感覺,就像是有開發商在廈門最繁華的地段修了一座四合院一樣,如果是高層住宅會如何?肯定數錢數到手抽筋。自古以來,茶山就是用來種茶的,希望所有的茶農都明白這個道理。特別是在武夷山這樣的地方,別家茶農挖空心思多砍棵樹多種株茶,一年的收益就能多好幾千。這里倒好,任由茶樹穿插在樹林里,暴殄天物不過如此。
如果我是這座茶山的主人:首先肯定在茶山范圍內縮小植被面積,多種茶才有直接收益嘛!然后考慮在旁邊的樹林偷偷砍幾棵樹,再悄悄栽幾株茶。別小看這幾株茶,明年的Iphone8就靠它了。
可惜我不是,于是我在朋友圈里說:景色優美,茶與自然和諧共生。山中有茶,茶因山而生韻;茶中有山,山因茶而多姿。
嗯,點贊的朋友真多!
除草靠人工?買瓶除草劑才多少錢!
糟蹋指數:★★★★
效率是第一生產力,沒有效率就沒有效績,切記。
參觀完茶山,他們開始給我介紹這里的人工除草方式。Excuse me?什么年代了還在人工除草,難道你們不知道現在的人工費有多高?還是手機太好玩,沒空買除草劑?
最難受的是聽說每年九龍山茶園因人工除草,而產生的支出達到正常除草的幾十倍的時候,我的內心是崩潰的:對于所有企業來說,把控支出都是重中之重,讓每一位員工發揮最大的作用才是年終報表的最佳呈現方式。可這樣動不動幾十人上山除草,買瓶除草劑才多少錢?
如果我是這座茶山的主人:除草劑這種東西是不提倡的,但也沒規定完全不能用啊,否則商家怎么還在賣?晚上沒人悄悄用一點,又有誰知道呢。哪怕最終茶葉有農殘問題,靠著“全亞洲最大連片有機烏龍茶生產基地”這樣的名聲,還怕賣不出去?
可惜我不是,我又發了一則朋友圈:這里有著1320畝的茶園面積,每年人工除草的支出都難以估量。可促成的結果卻是從根本上斷絕了“農殘問題”,令人嘆服!
放著野生資源不用,不懂生活
糟蹋指數:★★★
生活肯定不是“生下來,活下去”,學會享受才是人生。
漫步在九龍山茶園,不時有各式各樣的小動物一晃而過。再加以腹中饑餓,不禁開始幻想著:這只蚱蜢可以油炸,那邊好像有只“野雞”,炭烤或許不錯。看,還有一個鳥巢呢!說不定運氣爆表還能掏幾只鳥蛋。
(炭烤鳥蛋,絕對的自然美味!)
然而畢竟想想而已,此時別人正興致勃勃給我介紹這里優秀的動植物資源:“許多昆蟲、鳥類都是茶葉害蟲的天敵,昆蟲多樣性形成后,能有效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什么蟲害,也不知道有沒有加入肯德基豪華午餐?
如果我是這座茶山的主人:多難得的自然環境啊!試著想想這樣一個畫面。夕陽的余輝中抓一只土雞,燃起一盆篝火現場烤制。別忘了在火堆里丟幾棵原生態的栗子,這絕對是一頓難忘的美味。畢竟已經身處深山,怎么可以不對自己好一點?
(作為有機生態茶園,野生的栗子肯定特別香甜)
可惜我不是,于是我對朋友吹噓:動植物多樣性給茶樹生長提供自然原始的狀態,共生植物越多,對茶樹品質的影響也就越大。同時我們要有的放矢,保護生態就是保衛茶園!
辦講座不收錢?也是醉了!
糟蹋指數:★★★☆
所有不收門票的講座都是陷阱,要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為了徹底斷絕“農殘”問題,完成“全亞洲最大連片有機烏龍茶生產基地”這一偉大成就。從2010年左右開始,九龍山茶園都會給周圍的茶農做宣傳,普及種植有機茶的相關知識。每年,武夷星茶業都會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開展講座,所有愿意來參與的茶農一律歡迎。
這點我是贊同的,不過說實話還是少了一些商業頭腦:首先,九龍山茶園是武夷山絕佳的有機茶園示范場所,在種植與管理方面都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茶農們都愿意來學。并且辦講座也會產生費用,至少要收回成本呀!
如果我是這座茶山的主人:講座是要辦的,而且分三期十二回,每次憑票入場。不僅教會你種植與養護,走的時候還送一點新型的生物化肥。如此一來皆大歡喜,各取所需。這些都是茶山的延伸收入,別嫌蚊子肉不是肉!
可惜我不是,于是我在旅行日記里說:用十年時間打造一座“全亞洲最大連片有機烏龍茶生產基地”是一時的成就;可如果能用一生時間改善武夷巖茶的種植狀況,想必多年后亦能造福一方。
(如此不多見的一座茶園,真的是可惜了呀!)
但是,正是因為保持動植物多樣性,所以九龍山茶園的茶樹品質才會如此優異;因為不計成本的人工除草方式,才杜絕了讓許多人苦惱的“農殘問題”;也可能是因為每年舉辦講座,帶領周圍茶農一起生態種植,才使武夷巖茶的口碑得到所有茶農的維護......
其實,是我錯了。如果按照這樣的做法,我想九龍山茶園肯定不會成為“全亞洲最大連片有機烏龍茶生產基地”。這座茶山是幸運的。它的管理者秉持著“一心做好茶”的態度與愿望,它得以被親人一樣地看待,如果茶樹也有思想與感情,我想這樣的情感一定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