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上旬,記者在秭歸縣九畹溪鎮采訪時獲悉,截止到今年為止,九畹溪鎮峽口村的238畝福鼎大白毫早熟茶被茶農徹底請出茶園,至此峽口村茶葉樹種100%保留了地方特有物種。
峽口村是九畹溪鎮的茶葉大村,也是最早種植茶葉的專業村,全鎮19000畝茶園中峽口村就超過了5700畝。早在2007年峽口村就調整產業結構,種植引進了產量高、上市早的外來物種——福鼎大白毫,通過5年的培育,福鼎大白毫進入采摘階段。九畹絲綿茶業公司總經理龔萬祥很慎重,福鼎大白毫開園早、茶葉體積大,與本地絲綿茶種有很大的差異,茶葉的大小對加工的溫度要求不一樣,只能分開加工。當產品投向市場后,福鼎大白毫味道清淡、體積碩大客戶不買賬。
消費者不認同,福鼎大白毫茶出現了市場危機,九畹絲綿茶只能選擇本地物種加工,福鼎大白毫茶逐漸被邊緣化,從2009年開始茶農每年大量砍伐福鼎大白毫,到2017年,238畝福鼎大白毫最后一株在峽口村被砍,峽口村5700畝茶園回到了傳統時代。記者了解到峽口村的茶葉鮮葉最高價達到了210元,一直以來是全省最高記錄制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