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四川新聞網巴中4月19日訊( 龍紅梅 邱澤相 記者 余開洋 攝影報道)春和景明,茶香四溢。4月18日,以“巴中云頂·高山富硒”為主題的第三屆“巴中云頂”茶文化旅游節在平昌三十二梁國家AAAA級景區隆重開幕。
據悉,該活動由四川省農業廳、巴中市人民政府主辦,巴中市農業局、平昌縣人民政府承辦,為期8天。開幕當天推出了茶葉企業推介茶葉品牌、川茶產業轉型升級高峰論壇、嘉賓茶園游賞、鹿鳴筆山分會場手工制茶采茶體驗、巴食巴適特色農產品及旅游產品展示、茶文化書畫攝影展、鄉村美食展等精彩活動;旨在將巴中市以茶文化為載體,以厚重的人文歷史、豐富的生態資源及眾多的旅游景點為內涵的良好形象進行對外推介,突出高山、生態、富硒主題,同步推介巴中人文歷史、紅色文化、鄉村旅游等多重元素。
據介紹,平昌位于四川省東北部,米倉山南麓。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云霧繚繞,山青水秀,土壤肥沃,是全國三大富硒板塊之一,發展茶葉產業既有悠久的種茶歷史,又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氣候條件和生態環境,宜茶面積40余萬畝。
茶園采茶
近年來,平昌縣把茶產業作為富民強經濟、脫貧奔小康的特色支柱產業來抓,科學規劃“一園二帶三片”茶產業布局,即“一園”是以云臺鎮三十二梁為核心的2萬畝省級茶業科技示范園區,并積極爭創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二帶”是雙鹿—得勝、西興—黑水茶葉產業示范帶;“三片”是云臺—鹿鳴—邱家—澌灘、筆山—巖口—泥龍、鎮龍-望京—界牌茶葉產業示范片。力爭到2020年全縣茶園面積超過20萬畝以上,實現綜合產值20億元,并建成省內外知名的生態富硒優質“天府龍芽”基地、著名茶文化生態旅游基地、良種茶苗擴繁基地和茶葉集散交易中心“三基地一中心”。
截至目前,該縣共有14個鄉鎮,82個村(居),355個農業社栽植茶苗,面積達到了20萬余畝,惠及茶農8萬余戶20余萬人。其中,8個鄉鎮建成了1萬畝以上茶葉基地(云臺、鹿鳴、邱家、筆山、巖口、鎮龍、望京、澌灘);4個鄉鎮建成了5000畝至1萬畝茶葉基地(得勝、西興、泥龍、雙鹿);2個鄉鎮建成了3000畝至5000畝茶葉基地(界牌、黑水);60多個村(居)建成了1000畝以上茶葉產業園區;成功招引有實力、有技術、有市場的茶葉生產加工龍頭企業15家;高標準建成現代化茶葉加工廠12個;發展茶葉專合組織36個;培育大戶和家庭茶場主180多個;建成省級現代茶業科技示范園1個。
生態、富硒、香濃、味醇,這是“巴中云頂”茶品牌獨特品質。平昌先后成功創建了“北山翠茗”“伯堅香茗”“佛頭銀毫”“皇山雀舌”“云登峰”“秦巴云頂”“霧中君子”“秦巴茗蘭”“蜀山秀”“皇家雀舌”“四川黑茶”“碧峰蕊芽”“尚品春”等“巴中云頂”系列知名子品牌。2016年,平昌縣皇家雀舌有機茶園被評為“全國三十座最美茶園”,平昌被評為“全國十大魅力茶鄉”。
茶旅融合,放大特色產業的經濟效益。近年來,平昌縣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加快構建“一鄉兩園三線”(“一鄉”即江口水鄉,“兩園”即佛頭山和金寶文化產業園、駟馬濕地公園,“三線”即駟馬─得勝─五木─靈山─元山環線,雙灘庫區─喜神─牛角坑─云臺環線,西興─皇家山─友誼水庫環線。)的鄉村旅游發展格局。同時,“捆綁”打造茶葉產業和鄉村旅游產業,把茶園當公園打造,把茶路當景觀路建設,逐步形成了茶旅聯姻助農增收的特色產業。2012年來,平昌成功創建佛頭山、駟馬水鄉、五木南天門、靈山巴靈臺、三十二梁等5個國家AAAA級景區,2017年完成白衣古鎮、皇家山兩個國家AAAA級景區創建。目前,茶葉產業效益明顯,已經成為平昌縣脫貧奔康,富民強縣的特色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