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春茶飄香,南國深圳茶博綻放。6月28日-7月1日,深港唯一的春茶盛會--2012深圳春季茶博會將在深圳會展中心奏響,展會面積為15000㎡,在往屆的基礎上增長50%,設有國際標準展位720個,規劃普洱茶、各地名茶、茶具工藝品展區。
據組委會統計,截至3月30日,已有來自云南、福建、廣東、江蘇、臺灣等地的200余家企業將80%的展位分享一空,其中紫砂、茶具工藝品展區展位已基本預訂一空,定展率達到95%。大益、蘭茶坊、六大茶山、七彩云南、久揚、川紅、茶藝匯、怡品茗、臺灣貴族茶園等深港茶客熟悉的面孔再出彩,并有寧紅、中糧集團、羊樓洞等大企業大品牌首次進駐。
據了解,這是深圳第二次舉辦春季茶博會了,也是深港地區迄今為止唯一的春茶展,在大部分業內人士的眼中,廣東的茶博會是多而濫,但這種現象卻并不適合廣東一帶經濟最活躍的深圳。發展至今的深圳每年由深圳市華巨臣實業有限公司舉辦兩場茶博會,即深圳春季茶博會和每年12月的深圳茶博會,而有著1500萬人口的深圳無論是茶葉家庭消費還是禮品茶需求都十分的旺盛,無論是普通的中低端茶消費還是高端茶乃至所謂的天價茶市場都擁有強勁的需求,有關數據顯示,深圳人均茶葉消費高達2.8公斤。由此可見,其中蘊含的市場前景及潛力,加之鄰近香港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更是創造了無限的商機,通過以往展會觀眾調查統計數據顯示,來深參觀采購的外地觀眾當中香港的人數為首。
眾多的人口、龐大的市場需求、繁榮活躍的經濟,讓各大名茶名企紛紛逐鹿這塊南國勝地。而回顧過往,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深圳無茶”的概念深深的植入大部分人的觀念里,一手策劃深圳茶博會的楊先生提及這一點更是感觸頗多,在2008年,當他決定在深圳做茶博會的時候,無論是茶商還是其他行業的朋友紛紛不看好,加之此前有一家公司一直在做卻始終未能有起色,因此,在首屆深圳茶博會的時候盡管跋山涉水,可一切依舊步履維艱,因為絕大部分人都不看好深圳市場,一個 “深圳速度”“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觀念奉行的現代都市,一個生活節奏快速緊張的繁華城市,怎能靜下心來品茶呢?而今,通過近年來茶博會從文化、經濟等各個層面的引導,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茶、飲茶、愛茶,茶及茶文化用品走進千家萬戶,并走俏于人際往來關系。走進各種機關團體與企業單位,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茶具茶道,茶成為辦公室的必備,日常辦公的品飲或是以茶待客,同樣在絕大多數家庭,茶也是不可或缺的,閑來泡上一盞獨飲或是與親朋好友共飲暢談。同時,各大深圳主流媒體也越來越關注茶產業了,《深圳特區報》《深圳商報》以及深圳電視臺等紛紛開設茶文化專刊專欄……“深圳無茶”早已畫上歷史的句號。
面對整個行業產能過剩的現狀,中國茶業發展的關鍵還在內需,而深港地區作為終端消費市場,在茶業突破中顯得尤為重要。因此作為深港唯一的春茶展會,深圳春季茶博會目前著力引導深港茶市,將各地春茶匯集到深圳,借助各類傳媒,廣泛傳遞展會信息,覆蓋深港地區各個階層、各個行業人群,并通過展期內的各類茶文化活動,加大茶知識與茶文化的普及,讓茶文化之風盛行再掀高潮,進而拉動茶葉消費。
隨著產業的推進轉型,茶葉品牌化發展漸漸深入民心,未來的茶產業突破必須走品牌化道路,這對于營銷設計走在前列時尚都市,對于“設計之都”的深圳來說更是一個很大的機遇,這兩年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茶業企業將營銷中心設在深圳,有業內人士預測,未來深圳極有可能成為茶業總部基地,集科研、產品開發、營銷設計、投融資等于一體。因此,深圳茶博會承辦方近年來逐漸注重延伸產業服務鏈,例如在國內首辦的“茶品牌包裝創意設計大賽”“中國茶產業投融資對接洽談會”以及開設的“茶藝匯”茗茶超市等,未來的深圳茶博會將是一個產業多元化的平臺,而深圳春季茶博會著重在對春茶市場的引導與拓展。
深港不產茶,這也是曾經的“深圳無茶”概念的重要因素,因此茶博會承擔著引進各地名茶名企的職責。本屆深圳春季茶博會組委會在往屆的基礎上,派出十余個招展小組奔赴云南、福建、湖南、廣西、廣東、江西等十余個產茶省份,與各茶區政府、茶企、茶人深入交流,邀請其到深一展當地名茶之香,進而吸引更多的茶企落戶深圳。
此外,據深圳華巨臣公司茶博會項目部負責人方先生介紹,除深圳春季茶博會與深圳茶博會外,2012年,華巨臣公司將在南寧、哈爾濱、長春、青島等地舉辦茶博會,以此拉動東盟、東北乃至東北亞以及環渤海灣經濟區的茶業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