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杭州龍塢茶地認養活動簽出“第一單”
這兩天,某報和西湖區轉塘街道推出的“正宗西湖龍井茶認養活動”,成了不少愛茶人關注的事。據了解,認養人可以為認養的樹木或茶地,進行個性化冠名。認養之后,認養區域的茶葉,都將歸認養人所有。認養人可以自己采摘,也可以由茶農幫忙免費采摘,并炒制。認養人可以全程觀摩西湖龍井茶炒制過程,更能喝到最正宗和最原汁原味的西湖龍井新茶。為了保證茶葉的品質,轉塘街道還將派人對茶葉的采摘、炒制等加工流程全程監督。這是一個很新奇的玩法。市場上大家對于西湖龍井的真假辨別門外漢真的是只能流汗。這個親眼見證親身經歷是真的可以確保“自家正宗”。據小刀了解0.3畝認養價格5000元每年,按照產量計算還是物超所值。微點評:自茶農
2.武夷巖茶仿制盛行 是真巖茶兩三倍
人怕出名茶怕仿,最近有一則新聞爆出因為月武夷巖茶供不應求,一些茶商就將外山茶茶青作為原料進行仿制。仿制量甚至已經達到了真巖茶的兩三倍。仿制盛行,南靖茶變身武夷大紅袍,茶販子收購茶青后,運到武夷山進行加工拼配,最終以大紅袍、老樅水仙等武夷巖茶的面目出現在消費者眼前。這種行為直直的倒逼整個產業走向更權威的認知和認證階段轉型。據悉利潤豐厚,真假茶成本相差兩三倍。假茶要比真茶更早上市更早占領市場。小刀提醒大家巖茶一般是4月底5月初,而且制作時間也更長,往往要到7月份才有新茶上市。而假茶4月中上旬就可以開始采制,5月份就開始在市場銷售了。小刀茶識普及:如何辨別真假巖茶,外山茶仿制的巖茶,香氣不錯,比較清爽、清香,但巖韻不足。而且不耐泡,往往兩三泡之后味道就淡了。在外形上,仿制巖茶雖也是長條形,但比較緊結,顏色偏青綠,而真正的巖茶,呈烏褐色,也不會有油潤感,耐收藏。如果用高火烘焙,仿制茶就會原形畢露。微點評:名茶之殤
3.一線茶報:普洱春茶因天氣影響或漲價
3月22日上午勐海勐宋遭遇了冰雹天氣,前所末有。小刀擔心茶農利益受損的同時,一并擔心起價格的二次上漲導火索已被點燃。大樹齡、千年的老茶樹、山頭茶,概念暖化。眼下這股寒氣來襲,并沒有下降這個行情的熱度,反而極有可能引發一年內春茶上漲的第二個梯度。據估計,2003~2013十年間普洱茶成品總產量超過50萬噸,截至2013年年底,全國各地中游茶商、投機投資商庫存的舊茶超過20萬噸,其中大部分存茶是獲利、暴利狀態。假如整個行情暴漲是因為物以稀為貴或者供不應求還是可以以短暫的經濟學壓力提高價格,但是假如這些庫存的舊茶因為不斷升值的價格而投放市場,可以試想一下這股潮流侵襲甚至一下子就能把普洱茶市拉回07年的泡沫之夏。微點評:大夢誰先覺
4.貴州茶營銷重點打什么牌?
肯定不是麻將撲克,梭哈到有可能。用戶痛點和產品賣點是銷售出現的最佳玩法。有經驗的營銷人總是這樣扯。那么在競爭激烈市場上貴州茶,該在市場中如何去推廣其獨有的賣點?有人已經給出了答案,建議其形成差異的區域品牌定位,主張貴州茶葉應該主打“高原牌”,因為推廣“上品綠茶”這樣概念,要把高原牌打好茶企就要做到不斷推廣與宣傳,不斷的沖擊消費者的感官,讓他們都知道,貴州茶葉是特別的、來自高原的茶葉,在市場中突出你的不同與差異,才能“出位”、才能告別“替身”的命運、才能打響貴州茶葉的品牌效應、才能最終帶來利益。高原牌小刀是贊成的,之前其推出的“上等綠茶”概念就失敗了點,因為市場上西湖龍井不會答應,碧螺春不會答應,你答應不?微點評:不答應
(中國茶網主編賀小磊整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