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所選擇的都是日本博物館等處珍藏的真品,其中有一些還是日本國寶級的文物。比如“淚”就是千宗易臨死前親手制作并送給愛徒古田織部的,“千鳥香爐”與大盜石川五右衛門的故事也十分有名,其他“松花壺”、“九十九發茄子”等也是知名度極高的茶具。
螞蝗絆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平重盛受到宋朝所贈送的青瓷茶碗,在將軍·足利義政獲得此物之際,因為有些裂痕,因此便用金屬將裂痕補住。破裂的部分呈現出如蝗蟲般的姿態而獲此名。
最有名的曜變天目茶碗,為淀藩主稻葉家所有。茶碗內側的黑底色上有7色星紋,因此得名,后從稻葉家轉賣于別家。
曜變、如星月般,天目,天上的眨巴眼星星,一般也把這種釉質稱為“油滴”,JP的曜變天目價值連城……
臣秀吉所擁有的三足香爐。據說盜賊·石川五右衛門欲從伏見城偷取此物時,因為香爐蓋的千鳥裝飾發出了響聲而被發覺,因而被逮捕了。
朝倉文琳 五島美術館藏
朝倉義景持有的名茶入,當時貴族以茶器為財富炫耀,不僅織田、豐臣、德川,很多地方豪強如朝倉、筒井、大友所藏茶器也很多——織田信長后來賞賜手下都不用金銀而賜名貴茶器。
漢作唐物文琳茶入中的極品。越前的大名·朝倉義景持有此物而獲此名。后來織田信長將此物捐給本能寺,此物又被稱為「本能寺文琳」。
不二山
富士山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天下第一山,本阿彌光悅的這個白樂茶碗下邊黑上邊白,有點象富士山,遂名。
三島手的朝鮮茶碗,樣子似桶,因此得名。千利休所有,后經長男千道安之手流傳到尾張德川家。
禿 黑樂茶碗
“樂燒”可稱得上是桃山時代最具代表性的茶陶,最初是由千利休定型,京都的陶工長次郎(?~1625)燒制而成。長次郎的父親是來自中國或朝鮮(當時中、朝的陶瓷工藝都遠較日本先進)的陶瓦工,父子同為豐臣秀吉的聚樂第工程燒瓦,從而與承擔此項工程的千利休相識。后來豐臣秀吉稱同窯的宗慶(長次郎的助手,樂家第二代常慶的父親)所燒之器“天下第一”,并賜予“聚樂”的“樂”字金印與銀印(在茶碗底部蓋印自此而起,而長次郎作的所有茶碗皆無印),故后世稱長次郎開創的這一茶陶流派為“樂燒”。
正式的樂燒作品出現于天正十四年(1586)左右(《太合》系列中在1560年就能買到樂茶碗,有悖史實),一開始就專為茶道服務,產品全部是茶具,其中絕大多數是茶碗,還有少量花瓶、水指(茶席上貯存備添用、洗刷之水的器具)等。
樂茶碗根據釉色分為赤樂與黑樂兩種。赤樂施紅釉,是天正十四年前試燒成功的品種;黑樂施黑釉,黑中泛褐,富于變幻,給人以溫厚的感覺。樂燒放棄了轆轤拉坯的制作方法,完全由手捏制,加以刀削成形,因而器形都不完全規整,正符合了佗茶道中不對稱的審美。無論赤樂還是黑樂,都在素燒(胎土成形后不上釉而直接入窯燒制)后多次上釉(如此一來釉比較厚),再入窯燒成(所謂“二次燒”),工藝過程非常復雜、講究。所以樂燒雖看似粗樸,實則精心制作之產物。尤其是黑樂茶碗,兼有天目茶碗的釉色之雅與高麗茶碗的造型之柔,又與深綠的末茶在色調上極為協調,極受千利休的喜愛(豐臣秀吉則不喜歡),并很快在茶人中普及。樂燒的出現,與豐臣秀吉暴發戶式的黃金茶風、盲目追求“唐物”(由中國傳入的茶具)、“名物”(自古傳下來的名器)的惡劣傾向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對抗。
圖中展示的“禿”茶碗,是利休最鐘愛的一件黑樂,平時總是置于自己的近處,隨時欣賞。(表千家藏)
傳世的長次郎燒制的樂茶碗中最早的一件。
赤樂的燒制成功早于黑樂,工藝上也較黑樂簡單。以粘土成形后外敷稱作“黃土”的化妝土(為掩蓋胎體的疵病或改變其呈色而涂刷于胎釉之間的一層陶土),素燒后上釉,再以800至900度的低溫燒成。在釉中還摻入鉛以便降低釉的熔點。赤樂屬于軟陶,與黑樂相比火候較低,胎質較松,硬度較弱,吸水性強,易破碎。赤樂的釉色沒有任何兩件是完全相同的,也沒有純粹的紅釉(都含有雜色),這是當時日本調配完全紅釉的技術尚未成熟的緣故。
“勾當”與另一件赤樂茶碗“道成寺”都是最初樂燒的代表作,其口沿部略為外翻,保留有明顯的高麗茶碗的印跡;而且,除了這兩件以外,長次郎所作的其他所有樂茶碗都是通體滿釉的。
“勾當”是日本古代寺廟的事務官之稱。(滴翠美術館藏)
高8cm,口徑11.2~11.5cm。造型上已與“勾當”有較大區別,是長次郎作的典型造型之一。釉色也是代表長次郎風格的紅中偏黃(后世的赤樂有紅釉深濃者,而長次郎赤樂的釉色全部偏白或偏黃),略有光澤。一側口沿以下至足部有青黑色“火變”和因紅釉褪落而顯現的偏白胎色,據半閑齋推測是燒窯時火力不允(即一側受火過猛,這也是當時日本制陶技術不良的反映)而自然形成。但正為此故,其色、形皆極為自然,成為此碗的重要一景:對比釉色,如初朝之滄海;鑒其形,則似山,似帆,似浪,催人浮想連連。
“早船”即早晨的航船之意,據傳利休從發自大阪的“早船”上得到此碗,故作其銘。后贈與蒲生氏鄉。
利休曾選取長次郎燒制的七件樂茶碗精品組成所謂“利休七式”(或稱“長次郎七式”),分別是赤樂的“早船”、“檢校”、“木守”、“臨濟”與黑樂的“大黑”、“缽開”、“東陽坊”,作為長次郎樂茶碗的代表。今僅存“早船”、“大黑”、“東陽坊”三件而已。(畠山紀念館藏)
利休七式之一,是光澤很亮的茶碗。為利休的門徒,真如堂的僧人東陽坊所得,故銘。
茶碗造型上與“早船”是一類。釉色黑中泛褐。陶瓷釉的呈色,與釉中呈色元素(例如鐵,可以呈青、黃、紅、黑等色)的比例、燒制時的溫度、窯內的氣氛(簡單地說即是完全燃燒或不完全燃燒)有關。黑樂的釉料,是以京都的鴨川紫石粉碎加工而成,所以燒制溫度要高于赤樂(赤樂釉料來自于土)。但長次郎時的燒窯溫度還沒有達到后世那樣的高溫(樂家第三代道入首次使用了風箱,將窯溫提升到1300度,燒出了漆黑濃艷的黑釉),造成長次郎所作的黑樂都偏向茶褐色,而且釉面較粗,可以看到明顯的“棕眼”(釉面出現的無釉小孔)和未完全燒透的地方。
利休七式中,評價最高的一直是黑樂“大黑”,可惜目前還沒有其圖片。
祥瑞 五島美術館藏
所謂祥瑞是明末景德鎮的民窯的極品,因為器皿上有“五良大甫吳祥瑞造”而得名。
是日本茶人在中國明朝的名窯·景德鎮特別訂做的上等彩染瓷器。
漢作肩沖茶器,別名松本肩沖,奈良涂師松屋從村田珠光手中所受。許多大名、富豪企圖得到這一名品,都未能如愿。
漢作唐物茶入中的極品,由豐臣秀吉所持有。是個紫色與黑色色調美麗非常的茶入。
朝鮮產井戶茶碗的一種。由織田信長賜予柴田勝家。碗的底色為枇杷色,并上有白色及藍色的釉藥。
漢作唐物大海茶入。因為在柿子色底色上涂上黑色的景色有如打曇般的模樣,故足利義政變以此特征來命名。經過足利義政、豐臣秀吉、京極家之手,后為德川將軍家所有。一般來說,注口寬體積大而扁圓的茶入被稱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