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茶文化史的分期,關劍平在他的《茶與中國文化》中認為“茶史的發展不以王朝的更迭為轉移已經為歷史本身所證明。”所以他將茶文化史劃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一是公元前316年以前的史前期,這個時期缺乏文字記錄;
二是從戰國后期到秦漢的醞釀期,秦滅蜀以后,蜀的飲茶風俗先向長江中下游傳播,為下一階段的茶文化發展做準備,但是無法通過文獻描述出這一時期茶文化的整體狀況;
三是以三國兩晉南北朝為中心持續至唐代前期的成立期,這個時期有關茶的文獻開始不斷出現,茶在這個時期開始與道家、儒家的思想發生聯系,茶作為一種精神文化象征開始萌芽;
四是唐代中后期至五代的興盛期,這一時期,陸羽《茶經》標志著中國茶文化的鞏固與最終確立;
五是以兩宋為中心的極致期,這個時期的茶文化有其顯著的特色;
六是以元代為中心到明代前期的轉型期,這個階段,為下一個炒青葉茶的興盛打下了基礎;
七是明代中后期以及清代前期的復興期,飲茶方式在這一時期轉變完成,散茶飲用在當時全面流行,飲茶因此成為普通百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八是清代中后期開始的國際化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