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2014年春茶產銷情況
今年,湖北省春茶雖然遭受低溫陰雨天氣和市場環境的影響,但仍取得較好成績,全省春茶產銷總體形勢是:采摘面積、產量、產值再創佳績,多元化開發應對市場變化,高檔名優茶減產減收,中低檔大宗茶增產增收。今年春茶生產的主要有五大特點:1、開園時間普遍推遲;2、采摘面積、產量、產值再創新高;3、多元化開發應對市場變化;4、機械化采茶示范推廣;5、品牌宣傳再創佳績。然而春茶產銷也面臨著兩大主要問題:1、采茶人工短缺。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絕大多數外出打工,在家采茶的人員大多是老人、婦女,隨著投產茶園的進一步擴大,采茶用工與采茶人員緊缺的矛盾更為突出。2、生產成本上升。生產成本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5%左右,茶企的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利潤越來越薄。
2.新絲路 新茶路,絲路概念破解茶行業發展困局
目前受相關政策和經濟環境影響,茶市普遍低迷,中小茶企增長乏力,某些小眾品牌拓展市場難以逾越的一道障礙,調整產品結構和開辟新市場已成為部份企業突圍的關鍵。中國茶界一直流傳著“七萬多茶企業抵不過一家立頓”感慨,與長期以來中國茶品牌的建設過于依賴區域品類品牌的打造有一定的關聯,難以突破地域消費瓶頸,品牌走出去加強跨區交流和改變運營理念迫在眉睫。絲路文化網CEO何作瑞指出,中國茶葉之所以香飄四海,成為中國文化的名片之一,正是千百年來,通過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這一對外文化交流和貿易的窗口,源源不斷地走向世界,一條條國內外“茶葉之路”構成了歷代茶葉的貿易之路,如今依舊充滿生機,“絲綢之路”亦即“茶葉之路”。適值國家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提出,各大產業爭相融入絲路概念搶占絲路商機,而構成“絲綢之路”主角的中國茶葉卻集體失語,令關注中國茶產業發展的各界人士備感惋惜。他提出,古代“絲綢之路”不僅是茶葉、絲綢、陶瓷的對外貿易通路,更是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紐帶,而茶文化因其包容的特性成為傳播中華文化最重要的載體,若以獨特的行業和文化視角重新解讀“絲路茶文化與經濟”,用絲路概念破解行業發展困局,或將成為重塑中國茶業輝煌的突破口。對此,一場以資深的茶行業門戶和新銳絲路文化行業門戶攜手業界知名人士、相關機構打造的“尋找茶葉之路•中華茶文化絲路行”為主題的現代“茶葉之路”探索之路必將書寫中國茶行業發展新的篇章。
3.西湖涌金樓回歸大眾消費要讓百姓喝上“實惠茶”
“在涌金樓里喝茶,最舒服的就是面朝西湖,能看到北高峰和南高峰的全景,風景宜人。”凌大伯說,涌金樓集消遣與觀景于一體,是當時深受杭州老百姓喜愛的大眾經營場所。然而從2003年開始,涌金樓屬于西湖天地經營管理,分為了喝茶區和用餐區,主營茶樓餐飲。喝茶區設在一樓和戶外,有幾張小桌;二樓和三樓都變成了用餐區,涌金樓逐漸成為了西湖景區內的高檔會所。
今年4月,《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業態提升規劃》出爐,擬定了景區內的30家高檔經營場所的轉型方向,29家“不能設置餐飲”,它們將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重回老百姓的懷抱。其中,針對涌金樓的具體措施是:“可以轉型為大眾消費的茶飲和零售,但應增強場所的公益性和文化性,三層開放,并供公眾憑欄遠眺西湖景觀。 ”西湖景區管委會湖濱管理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涌金樓是杭州最原始的茶室,目前正在積極進行轉型,還樓于民,但具體轉型方案還在報備中。
4.古丈毛尖茶摘取2014美國世界茶業博覽會桂冠
剛剛從美國洛杉磯回國的古丈縣有機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文中明掩飾不住滿臉的喜悅,原來,該公司生產的“古丈毛尖”受邀參展2014美國世界茶業博覽會,并獲得最高獎項——金獎。在博覽會上,古丈毛尖作為中國“綠茶中的珍品”,以色澤翠綠、滋味醇爽、回味綿甜悠長、香高持久、耐沖泡等特點受到了來自世界各地茶商和茶葉消費者的青睞,被茶界權威人士譽為“生態之茶、幽美之茶、神韻之茶、健康之茶、安全之茶、魅力之茶”。古丈毛尖、白沙溪黑茶、湘益茯茶、君山銀針、金毛猴紅茶等湘茶與星巴克、美國茶葉進出口公司和美國冰紅茶公司等近10家歐美知名企業簽訂合同近千萬美元。
5.首屆海峽茶會在安溪開幕 于丹邀兩岸朋友吃茶去
“吃茶去!”昨日上午,以“茶脈傳承·香飄兩岸”為主題的第六屆海峽論壇·首屆海峽茶會在泉州安溪開幕,200多名來自兩岸茶葉界的專家、學者和茶農“煮茶論茶”。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于丹到場,向兩岸的嘉賓朋友發出邀請“吃茶去”。“茶是中國人與天地四時宇宙自然溝通的一個媒介,正如茶字的寫法就是"人在草木間"……我今天想說的就是"人在草木間",我們怎么樣才能回到茶與人真正的本質關系……”于丹一個小時的精彩“論茶”,把本次海峽茶會活動推向了一個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