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詩人手捧茶葉,或是細品香茗的時候,看著翠綠清新的茶葉,體味著清爽宜人的 味道,心中喜愛之情溢于言表,聯想到茶的某些品質,想到人也應該具備這樣的精神和 品質,不禁又感慨萬千,詩興大發了一一這就是北宋時人飲茶生活的第三種場景。
詩人蘇軾就曾經作詩云:“從來佳茗似佳人。”3他把一杯好的茶葉比作一個美人,可見蘇軾對好茶的喜愛之情。這句話到現在也成為耳熟能詳的一句名言,甚至有人還把 它作為了茶館的門聯,或是茶葉的宣傳廣告,可見大家對這句話都是極有同感的。
詩人作為現實主體的自我,還在品味茶中觀照人生,使茶成為某種情趣的襯托和主 體思想及情感的載體。如歐陽修的《雙井茶》:“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斛茶養一兩芽。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尤須三日夸。寶云 日注非不精,爭新棄舊世人情。豈知君子有常德,至寶不隨時變易。君不見建 溪龍鳳團,不改舊時香色味。
這首詩先是描述了雙井茶的生長環境,它的樣子和它的生活習性,寫的是雙井茶本 身:雙井茶生長在西江水旁的山石上,而它生長的形狀就像是鳳爪一樣,還在早春時節, 雙井茶就先于其他植物生長起來了,而且它的神溫雖然經過了一個冬天也沒有發生改 變。它不僅樣子好看,而且味道也清香,就連富貴人家飲用的時候也會對它贊不絕口。 接著詩人由茶的品質想到了人的品質,并由此抒發感慨:世人都喜歡喜新厭舊,有了新 的東西就忘記了舊的東西,這是一種世俗心理的表現。他認為君子應該有持久的德行, 不應隨波逐流,就像雙井茶一樣,即使被碾成了團,也依然不改當初的色香和味,做人 應該就這樣,德行持久。在這首詩中,作者不僅表現了對雙井茶常德不改的贊美也表達 了對爭新棄舊的世俗心理的諷刺。通過這首茶詩我們看到了一個德行高尚的君子形象, 也看出了詩人高尚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值得我們學習。
從這類詩歌中,我們看到了詩人飲茶生活的第三種場景一一以茶喻人,一邊喝茶, 一邊從茶的身上看到了人的品質,通過詠茶而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