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雨巷詩人戴望舒那首著名的朦朧詩《雨巷》,只緣于那一把如詩若夢的油紙傘。
你想,晚雨瀟瀟,小巷深深,此刻,濕漉漉的青石板小徑上默默踟躇著的一把油紙傘,該是何等的寂寥,怎樣的憂傷!那傘沿上滴滴答答的雨珠兒,該是崩濺著大珠小珠落玉盤般的脆響吧;那傘下的人,該是一襲藏青色的長衫,黑邊的圓圈眼鏡下,一定有著一張蒼白而年輕的臉。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油紙傘,它發明于何時又為哪一個獨具慧心的匠人所造,至今,我們已無從查考,但我想,油紙傘的出現,一定被我們想象的要早吧。在民間傳說《白蛇傳》中,白娘子與許官人的一見鐘情,只緣于西子湖畔遇雨時的那一出的一傘情緣。
許官人借給白蛇娘子的一定是一把美麗的油紙傘吧!只有那一把美麗的油紙傘,才能載得起那么一段美麗、動人的愛情傳說,穿過歲月的風雨滄桑,世代流傳在民間。
少年時讀張愛玲的小說《十八春》,記憶最深的是世鈞與曼楨去郊外照相遇雨時買傘那一段。記得那時曼楨在小店里買下的,就是一把純藍色的油紙傘。
顧曼楨是張愛玲小說中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卑微、自尊,渾身散逸著三、四十年代知識女性蒼涼的身世感和卓爾不群的才華。
在與世鈞傾心相愛的那些日子里,那一把純藍色的油紙傘,就像她心中的愛情,純凈、清亮得沒有一絲兒雜質;在與世鈞失散的那些日子里,身毀而心不毀的曼楨,孑身飄零在大上海的繁華與喧囂里,心際的感受,一定如傘面上的雨聲般凄冷、蒼涼……
江南多雨;淅淅瀝瀝的春雨,時斷時續的梅雨,瀟瀟不歇的秋雨,點點滴滴的冬雨,落在江南的古鎮,飄在江南的閣樓和小巷,將江南氤氳在一片雨的世界里。油紙傘,屬于江南。
一把油紙傘,從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出,傘下的人,或明眸皓齒的女子,或一襲長衫的教書先生,靜靜佇立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踟躕彷徨,那么寧靜,那么典雅。
“風流才子”徐志摩在油紙傘下,輕聲漫吟過他心中那些空靈、浪漫的詩句吧;半世坎坷的蕭紅,在油紙傘下遙望過她遠方戰火中的關東故鄉吧;“荷戟獨彷徨”的魯迅,在油紙傘下吶喊過燃燒在他心中的憤懣和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