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漸暖,太原茶葉市場上的金線蓮“養生茶”持續升溫,價格便宜也得每斤近萬元。連日來,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其實是商家借助療效噱頭炒作影響,刻意宣傳其稀缺性的營銷策略。
“仙草”老少皆宜 疑問:能泡茶,能當藥,還能做菜?
“以前沒聽說過,但突然就流行開了。”山西國文裝飾公司老板史文驥發現,現在到一些朋友或老板的辦公室,總能發現金線蓮的身影,主人會挑出幾片干枯的金線蓮莖葉放進茶壺沏上,金線蓮正成為高端人士的養生茶和投資品。“最近很多人在研究金線蓮,金線蓮泡的茶我也喝了,味道很淡,價格很貴。”
史先生說:“據說這玩意不但能泡茶,也能當藥吃,還能做菜,似仙草一樣。”
3月中旬,記者走訪太原茶葉市場,發現有多家茶店在銷售金線蓮,問及銷售人員金線蓮的功效時,往往會被告知可滋陰壯陽、提高免疫力、抗疲勞、調節血脂、養顏美容、保健調養等,并且老、少、病、弱、虛者皆宜。“北有冬蟲夏草,南有金線蓮。”千峰路一家茶店老板林先生告訴記者,他們所售的金線蓮“養生茶”中的金線蓮是一種產自閩臺和兩廣等地的名貴中草藥,民間傳說具有治療百病之功效,被稱為“藥王”。
在林老板店里的金線蓮介紹廣告中,就羅列了金線蓮的百般神奇功效,“主治肺熱咳嗽,肺結核咯血,尿血,小兒驚風,破傷風,腎炎水腫,風濕痹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支氣管炎、膀胱炎、糖尿病、血尿、急慢性肝炎、風濕性關節炎、腫瘤等疑難病癥,也兼除青春痘。”記者發現,所有經銷者都把金線蓮當成神藥來宣傳。
但茶葉屬于食品,這與國家工商總局的《食品廣告發布暫行規定》第7條“食品廣告不得出現與藥品相混淆的用語,不得直接或間接宣傳治療作用,也不得借助宣傳某些成分作用明示或者暗示該食品的治療作用”的規定相違背,屬虛假宣傳行為,構成欺詐。
身價飆升每斤萬元 調查:包裝、囤貨、炒作,才是金線蓮價格飆漲的主因。
有了“神藥”頭銜,金線蓮身價瞬間飆升。商家更不會放過這個商機,紛紛打出了送禮佳品的旗號,以精美的包裝吸引眼球,以“純天然”“野生”刺激消費者。
“現在的金線蓮一斤8000元都算便宜,我也是因為建設路要修路才便宜賣。”建設路一家福建茶店老板告訴記者,“好的金線蓮是按克賣的,最貴的一克就要100多元,算下來一斤五萬多。”
在千峰路一家茶店,服務員聲稱:“什么等級的金線蓮都有,最便宜的一斤6000元,最貴的野生金線蓮一斤得39800元”。
相對于實體店,網店銷售的金線蓮要便宜一些,譬如淘寶網上的一種“虎伯寮金線蓮”,144克裝售價3180元,折合每斤11000多元;一種“儒蘭有機金線蓮”,其144克裝售價為4800元,折合每斤約16666元;而另一種“草之典金線蓮”75克裝,售價為3300元,折合每斤就得22000元。
山西省福建商會的莊官貴向記者證實,在金線蓮主產地福建省,金線蓮價格也一直處于上漲趨勢,“品質高的金線蓮干貨,2009年底一斤只要2000多元,2010年已漲至4000到5000元,2011年漲破萬元,到2013年底已接近兩萬元,今年以來又漲了一些。”
莊先生告訴記者,金線蓮分為野生、林下種植、大棚種植、無土栽培四種,導致金線蓮的品質也參差不一,有的在原產地不到千元就能買到,“山西市場上絕大多數金線蓮品質低、賣相也差,不應該賣到那么高的價格。早在1990年,野生金線蓮就被福建省列為地方保護的瀕危植物,怎么可能大批量流通?”“這個現象不正常。”莊先生說,近年來福建省的金線蓮種植面積擴展了不少,產量也有很大提高。但奇怪的是,市場價格反而一直在攀升,需求量仍然居高不下。在長風大賣場附近的一家茶店,老板則表示金線蓮脫銷沒有現貨,只接受預定,“野生的30000元一斤,人工種植的18000元一斤。”“金線蓮高價,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為哄抬與包裝。有些人之所以不遺余力鼓吹金線蓮,這幾乎和房產商炒作房價一樣。”山西茂軒房地產公司董事長張海濱認為,一些人通過包裝、囤貨、炒作、造假等手段渾水摸魚、牟取暴利,這才是金線蓮價格飆漲的主要原因。
“神藥”其實不是藥 結論:金線蓮治病?沒有科學依據。
“其實金線蓮不算中藥。”中國中醫藥大學藥理專家劉云麗告訴記者,盡管金線蓮炒作很兇猛,集各種神奇功效于一身,但我國法定的《藥典》從來沒有收錄過金線蓮。“金線蓮根本不是藥。只是普通的蘭科植物。”
劉云麗稱,事實上,全世界每天都從自然界中提取各種各樣的天然產物進行醫學研究,有很多常見的蔬菜、水果中的天然產物在初步研究中也顯示具有諸如抗癌、提高免疫力等效果。從已有的研究結果看,金線蓮抗癌、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并不比這些常見的蔬菜、水果更高,根本不可能成為“神藥”。
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哪個藥或哪種方式能徹底根治高血壓、糖尿病,對這類病全世界的治療指南都是以延長生命、控制癥狀為最終目標的。“如果金線蓮能治愈高血壓和糖尿病,那可就是醫學史上的重大突破了。”她說,關于金線蓮能治病的宣稱沒有任何科學依據,治療癌癥的說法更是天方夜譚。“不要迷信神藥,這個世上根本沒有神藥。”劉云麗稱,要引導公眾崇尚科學反對迷信,提高公眾對“神藥”的免疫力,讓“神藥”沒有市場、沒有需求,無藏身之地。同時建議有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對那些欺詐公眾的所謂“神藥”依法嚴懲。
觀點:金線蓮,下一個蟲草?
“金線蓮,真實發財機會,下一個冬蟲夏草!現在只需一萬元,將來坐擁億萬財富!心動不如行動,撥打加盟電話吧!”在一些網絡論壇和資訊平臺,關于金線蓮的推廣被炒成了一個神話。隨著金線蓮價格的暴漲,越來越多的人和資金陸續入場,投資金線蓮的種植、加工、銷售和包裝炒作各產業鏈條。甚至有人認為金線蓮已成為中草藥中的 “潛力股”,照此速度漲價,有可能會成為下一個冬蟲夏草。
金線蓮的人工種植正在慢慢泛濫,這種可以簡單批量生產的東西,卻是神藥仙草?曾經被傳為可以起死回生的仙草,在被揭開神秘面紗后也逐漸變得普通起來。
現在金線蓮也在演繹著一個類似的神話,在科學導向不太清晰時,市場的可操作性雖然很高,但有很多不確定性。很多財富故事的破滅,都如出一轍,從消費到投資、從投資變投機,直至最后在瘋狂炒作的泡沫中破滅。
相關知識
真偽鑒別:金線蓮葉交互而生,葉緣光滑,葉表面為黃綠色,臺灣金線蓮為墨綠色,二者葉背面均為暗紫紅色。
品種鑒別:福建金線蓮,葉脈金色細密網紋,而臺灣金線蓮則為白色,滇越金線蓮葉形很大,金色網脈粗大而稀疏。
質量鑒別:植株較大完整,莖細長,葉片完整無脫落,根部無泥沙,清香氣濃郁者為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