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冬雨過后,武夷山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更顯生機盎然,一排排翠綠的茶樹和套種的油菜競相生長,游客三五成群沿著觀光漫游道游覽拍照。
△燕子窠綠色生態茶園(伊凡/攝)
“夏種大豆,冬種油菜。大豆固氮,油菜鎖磷、鉀,兩種作物套種,把茶樹需要的營養固定在了土壤里。害蟲喜歡啃食油菜和大豆葉,減少了對茶葉的侵害。”這片茶園負責人之一楊文春介紹,2018年起,楊文春在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廖紅的指導下建設生態茶園,實行無化肥無農藥的管理模式,茶葉產量和品質得到明顯提高。
△套種大豆(上)、大豆的根瘤菌(下)資料圖片
“目前,我們在原來科技特派員隊伍的基礎上又注入新的力量。”星村鎮星村村下派第一書記戴常坤介紹,村里邀請有生態茶園種植經驗的茶農、茶企,把廖紅教授那套種植模式細致地介紹給其他茶農、茶企,科技特派員再根據茶農、茶企提出的疑問和要求進行專門指導。
2021年3月,習總書記到福建考察時專程來到燕子窠,察看春茶長勢,了解茶產業發展情況。他強調,要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堅持綠色發展方向,強化品牌意識,優化營銷流通環境,打牢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福建省黨代會對南平明確提出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做大做強茶、文旅和康養等產業,建設好武夷山國家公園”的新定位新使命。
如何做好“三茶”文章,做大做強茶產業?燕子窠生態茶園給出了令人滿意的答案:建設生態茶園,提升茶葉品質、提高茶農收益,同時打造“沉浸式”觀光旅游產業,發展茶旅融合新業態,走出鄉村振興的好路子。
武夷山完善燕子窠生態茶園周邊停車場、公廁、指示牌等基礎設施建設,并對茶園周圍景觀進行適度提升。2021年10月,當地還開通景區北路口至燕子窠生態茶園旅游公交專線。
△武夷山燕子窠生態茶園示范基地(資料圖片 朱燕濤 攝)
如今的燕子窠生態茶園已成為武夷山的熱門旅游景點,每天游客絡繹不絕。“我們平時就喜歡喝武夷巖茶,來到當地一定要到茶園走走,看看我們平常喝的茶是在怎樣的環境中成長的。”1月18日上午,來自廣東的徐女士和親友組團來到燕子窠,她們一邊聽著導游介紹武夷山茶葉品種及茶文化知識,一邊沿著漫步道穿梭在茶園內。
2021年8月,武夷山在全市范圍內啟動生態茶園建設,出爐了《建設國家級生態茶園示范基地行動方案》。據介紹,在“十四五”期間,武夷山近15萬畝茶園將基本建成高標準生態茶園。
來源:閩北日報,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