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統一和強盛,造就了兼容并蓄的文化胸襟,氣度恢宏的文化心態,寬松開明的文化氛圍。中國人樹立 起對自身的信仰,認定生命的價值,并由此而頻頻催生出文化創造的激情,為活得更加和諧美好而盡心盡力。就在這樣的特定時代背景中,以追求生活美好和諧為目標的“中國茶道”應運而生。
《封氏聞見記?卷六》載:南人好茶飲。開元年間,北人也飲茶成風,時尚“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南方主要產茶區,因應消費之需,茶葉產量已相當可觀。北方之茶,“其茶自江淮而來,舟車相繼,所在山積,色額甚多”。在飲茶成風的時勢熏陶下,陸羽綜合茶事,“為茶論,說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統籠貯之。遠近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緊接著,時人常伯熊對陸忌論著加以闡發補充,使陸著廣為傳播,“于是茶道大行”。詩僧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詩也發出了相同的感慨:“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封氏所記,說明了茶道之大行,具備著文化生長的生態環境(其中重要的一項便是開明寬容的文化政策);茶道之形成,顯示出民性善根.民間智慧得到盡情發揮的時代氣魄。隨著茶文化的多元擴展與深化,中國茶道的哲學思想基礎便明朗了:茶道即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