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藝解說詞(曉惠)
(本篇主要體現茶藝表演的主旨與茶道精神的體現)
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早上好。
“雪月風華杯里趣,詩書茶藝笑中吟”讓我們在幽雅舒緩的樂曲聲中,共享名茶的清醇與甘美。所謂茶藝是指泡茶的技藝和品茶的藝術。在茶藝進行中我們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風尚就是茶道。中國的茶道精神可概括為“廉、美、和、敬”
今天我們將品飲的是素有“中國烏龍茶王”之稱的安溪鐵觀音。它躋身于中國十大名茶和世界十大名茶之列,
鐵觀音的炮飲方法別具一格,自成一家。
首先我們先來介紹一下茶具。
中間:紫砂茶壺 (主要的泡茶容器)茶海(用來均勻茶湯) 茶墊(墊放茶壺) 茶船(盛放茶壺)品茗杯(品飲茶湯)杯托(盛托品茗杯)蓋置(放壺蓋和盅蓋)
左邊:水壺(用來烹煮山泉) 水盂(用來盛放廢水
右邊:茶荷 (鑒賞干茶之用)渣匙(用來撥置茶葉)茶拂(清潔茶荷)茶巾(清潔用具)
這一泡茶藝表演總共分為十道程序。
一、烹煮山泉:(備水)
宋代文大豪蘇東坡是一個精通茶道之人,他總結泡茶經驗是說:“活水還須活火烹”。活煮甘泉,既是用旺火來煮沸壺中的山泉水。水有以清新、甘冽、活為美。甘美之水似德、似仁、似義、似智。所謂“精茗蘊香,借水而發”可見水的重要性。
二、孟臣溫暖:(溫壺)
泡烏龍茶最講究溫度,所以在泡茶前要先提升壺的溫度,也喻之為孟臣沐霖。可謂“提銚沖水先熱罐,安溪茶廠,遍注甘露再熱盅。”
據《清水巖志》記載:清水高峰,出云吐霧,寺僧植茶,飽山嵐之氣,沐日月之精,得煙霞之藹。說的是安溪鐵觀音的獨特之處。其品飲藝術,講究茶葉之優質、泉水之純凈、茶具之精美、茶藝之高雅,更求茶情境之和諧。
三、初展茶姿:(備茶 賞茶)
鐵觀音外型緊結成珠,色澤墨綠油潤,香氣沉斂厚重。油亮美觀的茶葉,還未沖泡早以讓人神往。
四、落英繽紛(置茶)
“落英繽紛”是晉代文學家陶淵明先生在《桃花源記》中描述的美景。將茶荷中的茶輕置于壺中,茶葉飄然而下,恰似“落英繽紛”
鐵觀音生長環境得天獨厚,采制技藝十分精湛。素有“綠葉紅鑲邊,七泡有余香”之美喻。
五、沐霖鷗杯:(燙杯)
溫杯的目的在于提升杯子的溫度,使杯子留有余溫,稍后可吸取茶香
六、,鐵觀音原產地;蘭香吐幽;(聞香)
鐵觀音香氣獨特,清高遠長,勝似蘭花幽香,益味濃郁甘鮮。長期以來,以其優異品質和獨特的韻味馳名中外。
七、潤澤香名:(第一泡)
沿壺口注入開水,熱水直泄而下,杯中的茶葉隨水浪上下翻滾恰似“春潮帶雨晚來急”! 使水柱有力的沖泡茶葉,茶的香味才能很快的揮發,我們茶人稱此柱為“散點沖泡”。
八、茶熟香溫:(出湯)
將濃淡適度的茶湯斟入茶海中,散發著暖暖的茶香。茶先斟入茶海中在分別倒入客人杯中,可使每一位客人的杯中的茶湯濃淡相同,故茶海又名公道杯。
九、茶海慈航(分茶)
中國人說:主人斟茶時無富貴貧賤之分,每位客人皆斟八分滿的茶,倒的是同一把壺中泡出來的同濃淡相同的茶湯,鐵觀音青茶。猶如觀音普渡,重身平等!
十、敬奉香茗:
中國向來以茶會友,以茶傳情。杯杯茶水情,款款待客意。古人云:“寒夜客來茶當酒”今天我們也以一杯茶香來敬奉各位愛茶的客人,此時請您輕輕旋出茶杯,移置鼻端深吸一口溫潤的茶氣,感受一下鐵觀音高爽襲人的茶氣,在觀賞杯中湯色的深淺,好茶的茶湯清澈明亮,令人觀之賞欣悅目。最后小口品嘗,讓茶湯尋舌而轉,充分領略茶味后在咽下,待這時您就可以嘗到茶的六中真味,即:酸、甜、苦、甘、澀、香。
茶汁過喉的感覺更加細膩潤滑,呼吸之間也能口鼻生香,兩夾生津,喉甜爽微酸,這就是茶人所說的觀音韻。
清壺:
都說喝茶人愛茶壺,紫砂壺是喝茶人的珍寶,但要使紫砂壺表現出真正的個性,鳳山安溪鐵觀音集團,就要有正確的養壺方法,使用完茶壺后,清清倒去壺中的茶葉,在用熱水淋壺清洗即可。
泡壺當然是最好的養壺方法。其次就是要勤清洗。紫砂茶具有其特殊的吸收茶香的功能,所以不要用肥皂或任何洗滌品來清洗您的茶壺。除此外還要注意切忌沾到油污。紫砂茶具最忌油污,沾到后必須馬上清洗,否則土胎吸收不到茶水,安溪茶葉,留下的都是油痕。
當然要讓壺有休息的時間。勤泡一段時間后,茶壺需要休息,使土胎能自然徹底干燥,再使用時才能更吸收。如此即為養壺最好方法。
飲茶的真諦,在于啟發智能與良知,使我們澹泊明志,安溪茶葉,儉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希望博大的茶文化能夠為您洗去都市的塵埃,洗去生活的煩惱。愿這純正、清雅的茶藝引領能我們走向更高層次的生活境界。
謝謝您的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