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制成功失傳千年的“青城道茶” 在北宋時就已失傳的道家名茶“青城道茶”,經過專家們8年的研制,于日前在四川再現真容。 一度失傳的“青城道茶”是青城山茶葉極品,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陸羽在《茶經》中說:“茶生蜀山青城丈人峰,為茶中上品”。青城山作為中國道教文化重要的發祥地,其茶文化也成為中國道教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青城山一帶大量茶農以茶為生,“青城道茶”由于其茶品上乘、制作獨特,早在唐代以前就聲名遠播,宋代時又作為貢品進獻皇宮。公元993年,北宋王小波起義被鎮壓后,殃及此茶,以致失傳1000多年。參與研制“青城道茶”的有四川省茶文化協會副會長徐金華和青城山鶴翔山莊總經理安茂成。他們遵照中國道教協會前會長傅圓天大師“研究青城道教茶,豐富中國茶文化”的遺愿,在青城山道教協會會長張明心的指導下,潛心8年研究,終將失傳千年的“青城道茶”開發出來。安茂成說,“青城道茶”茶形青秀如劍,茶質湯色淡碧,清秀耐泡,是具有道家氣息的綠色飲品。 張明心介紹說,古時的“青城道茶”從采茶到制作都很講究。采茶時不同于現在只要葉子,而是每片茶葉都要留嫩莖,以保持陰陽調和;炒制時更是葉葉帶桿,不能缺失,同時要注意保留茶的青氣,這樣才質量高,營養夠;制作完成后還要用很考究的茶具盛裝。 四川農業大學茶學系專家出具的檢測報告指出,“青城道茶”低咖啡堿、高氨基酸,是一種絕佳的純天然、無公害的茶葉。 古書中將茶稱之為稠梗,稠為葉,梗為莖,體現乾坤和諧,也被道家稱之為仙草。東漢張道陵在川傳道時所建道教二十四治中就有“稠梗治”之說,并年年提供極品茶。西晉張載在《登成都白兔樓》說:“芳茶冠六清,滋潤播九區。人生茍安樂,茲土聊可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