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敬清寂
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的核心思想,可淺近解釋為“酷愛和平,清心寧靜”。和敬清寂源出村田珠光“謹敬清寂”之說,后來千利休(1521-1591年)將其改為“和敬清寂”。“和”與“敬”是強調主人與客人之間應具有的精神、態度和辭儀,“清”和“寂”則強調茶室庭院應當清靜和典雅。其本質就是“和美”、“清心”,是禪心與茶道之心。
2、不風流處也風流
不風流處也風流的意思是“看似不風流倒也風流”,這與禪語的“無軌道即軌道”的說法是相通的。有的人故意在品茗會上使用有缺陷的茶杯,以釣風流之名,此舉其實并不風流。而真正懂得茶道的人,能在悠游之中,不刻意于風流之中,從被舍棄的不能表現風流的茶杯中發現真和美,這才是真風流。風流之道稱之為“奇”。數學上的奇數是不能被除盡的,它奇就奇在不能除盡。人生假若都能合理地被除盡,也就無可言趣了。有不合理和矛盾才存有風流韻味。一味地追求風流、迷戀風流,反而不風流。能從不風流的茶杯中看到美的東西,對它產生愛意,并將它當作風流而加以珍惜,其人、其舉動就是風流的。在我們的日?;顒又校桃怙L流者比比皆是,在這種情況下反倒襯映出不經意于風流者之風流來了。
3、吃茶吃飯隨時過
禪門認為,佛法原無秘密,只和喝茶、吃飯、穿衣一樣平凡。想喝茶就喝,想吃飯就吃;喝茶時全心全意地喝,吃飯時全心全意地吃,這是心地澄清人的生活;它與時空、地位、吃的動作無關。這里有一則“趙州吃茶去”的故事,說的是有一天某和尚去拜訪趙州,趙州問:“以前來過沒有?”回答是“來過。”趙州說“吃茶去。”接著又一和尚來訪,趙州同樣問“以前來過沒有?”回答是“沒有來過。”趙州仍說“吃茶去。”寺院院主有些不解,便問趙州,“你對兩個不同回答的人為何答以相同的‘吃茶去’?”趙州忙叫了一聲“院主”,院主應答“是!”趙州接著還是說“吃茶去。”趙州對三個不同的人都答之以“吃茶去”,不正反映出趙州在時空上的寧靜、清心、無欲和對不同人的平等態度嗎?東方淺草觀音堂有一副柱聯說:“佛身圓滿無背相,十萬來人坐對面”,它反映的是一種境界,就同吃茶吃飯隨時過一樣,對于原先有沒有來過此處、原先是否彼此認識都無關緊要。能做到真心誠意(就象喝茶吃飯)就能進入茶禪一味的境界。
4、甘味,苦味,澀味
日本的“煎茶道”源于中國。先泡后飲的茶飲方式,在日本是從江戶中期才開始的,它是茶道的一個分支流派。《神奈川新聞》總編西島芳二先生在介紹某僧的《煎茶訓》時說:“一杯有清甘味,二杯有人生苦味,三杯有老年澀味。這茶的味道不正和人生的過程一樣嗎?”據說有個叫肯德的法國神父,在一風雅和尚那里嘗過“煎茶”時也同樣有人生三味(即青春時的甘味,中年時的苦味和老年時的澀味)的感受。這里所說的青春甘味是指青春的浪漫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其味自然是甘甜的;到了中年就會嘗到道路、事業以至生活的艱苦,故曰苦味;一跨入老年便有日薄西山之感,如再加子女無孝心,其味自然便是苦澀的了。不過話雖這么說,但實際上并非全然如此,相互交錯也是有的。就如江戶時期出云松江城主不昧公(不昧流的鼻祖)所說的:“紅葉落下時會浮在水面,而那不落的反而沉入水底”(倒映在水底),這不就是人生的哲理嗎?
5、村田株光悟茶道
日本茶道鼻祖村田株光是京都大德寺一休和尚的門下。他因經常打瞌睡而自感不安,于是便向醫生求藥方。醫生勸他喝茶治療。此后他就不再有瞌睡惡習了。然而他覺得喝茶要有一定的規矩,故而便逐漸定下規矩,這就是日本茶道的開始。有一天,一休問村田:“要以怎樣的心境來喝茶呢?”村田回說:“可以模仿榮西《吃茶養生記》所說的為健康而喝茶。”一休又說:“某和尚問趙州佛法的大意時,趙州回答‘吃茶去’,您對這種回答有何意見?”村田默然。一休便叫侍立一旁的和尚端來一碗茶遞給村田。村田恭敬地端在手上。一休突然大叫一聲隨手將村田手中的茶杯一掌劈倒。村田不吭聲,對一休行了個禮后轉身就走。走到門口時,一休喊了一聲“村田!”村田應答:“是。”一休說:“剛才我請教你喝茶的心得,現在我們撇開心得不談,只喝茶怎么樣?”村田平靜地答道:“柳綠花紅。”一休聽后頗為滿意。村田珠光自此悟出了茶禪一味的真諦,創造并完成了含有禪心的茶道。
6、茶味,禪味,味味一味
“茶味,禪味,味味一味”是京都建仁寺創立者榮西的遺訓。竹田默雷禪師(1929年歿)非常喜歡該字句。他說:“若一杯茶讓眾人輪流喝,可有說不盡的禪味。”他認為一杯茶輪流喝與“經行”(誦經行走)具有同樣的情趣。茶道的奧妙是無法之法,妙在亂中有序。千利休(1521~1591年)說過,茶道的奧妙就象夏天時使人覺得涼爽,冬天時使人覺得溫暖。”話雖平常,但不是人人都能體會的。茶道本不脫離生活,禪行亦本平凡,能在平凡中找到真實,即表示深奧的心已被啟發。因為茶道、禪理都是既奧妙而又平凡,并且需要有同樣的心境,故而茶味、禪味、味味一味。
7、摘茶更莫別思量
當我們看別人采茶時,好象很悠閑。其實并非如此。所謂“摘茶更莫別思量”,意即摘茶時不能有雜念,要全身心地采。做其它工作也一樣,倘能在工作時不去煩惱別的事,而是專心致志的工作,就會有快樂的感覺,工作效率也高,意外事發生的可能性也小。飲茶亦然。摘茶更莫別思量,正是我們工作應持有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