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是否“順茶性”。通俗地說就是按照這套程序來操作,是否能把茶葉的內質發揮得淋漓盡致,泡出一壺最可口的好茶來。各類的茶性(如粗細程度、老嫩程度、發酵程度、火工水平等)各不相同,所以泡不同的茶時所選用的器皿、水溫、投茶方式、沖泡時間等也應而不相同。表演茶藝,如果不能把茶的色、香、味最充分地展示出來,如果泡不出一壺真正的好茶,那么表演得再花哨也稱不得好茶藝。
二看是否“合茶道”。通俗地說就是看這套茶藝是否符合茶道所倡導的“精行儉德”的人文精神,和“和靜怡真”的基本理念。茶藝表演既要以道馭藝又要以藝示道。以道馭藝,就是茶藝的程序編排必須遵循茶道的基本精神,以茶道的基本理論為指導。以藝示道,就是通過茶藝表演來表達和弘揚茶道的精神。
三看是否科學衛生。目前我國流傳較廣的茶藝多是在傳統的民俗茶藝的基礎上整理出來的。有個別程序按照現代的眼光去看是不科學、不衛生的。有些茶藝的洗杯程序是把整個杯放在一小碗里洗,甚至是杯套杯洗,這樣會使杯外的臟物粘到杯內,越洗越臟。對于傳統民俗茶藝中不夠科學、不夠衛生的程序,在整理時應當揚棄。
四看文化品味。這主要是指各個程序的名稱和解說詞應當具有較高的文學水平,解說詞的內容應當生動、準確、有知識性和趣味性,應能夠藝術地介紹出所沖泡的茶葉的特點及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