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的原因:
第一,這是由當時的社會文化 環境決定的。北宋時期,儒釋道一體化,都比較注重內心的頓悟和道德的修養,而比較 輕視外部的功德,因此他們認為審美活動中的雅俗之辨關鍵在于主題是否具有高雅的品 質和情趣,而不在審美客體是高雅還是凡俗之物。
第二,這是由當時的經濟生活狀況決定的。當時城市生活繁榮,官員收入不菲,娛 樂生活比較豐富,產生了很多比較富有生活情趣的活動和娛樂方式,比如在飲茶方面, 斗茶、點茶等活動就非常流行。這種現象也使得文學作品的題材和形式越來越世俗化和 注重生活情趣。
第三,這是由當時文人的性格和生活態度決定的。北宋文人多比較理智平和,感 情細膩,這種性格也使得他們更加注重生活情趣,喜歡引生活中的一些俗事入詩,而且往往還能通過這樣一些俗事俗物得出一些比較高深的道理。
第四,詩歌題材發展創新的需要。唐詩中表現社會生活的題材已經十分地豐富了, 宋代的詩人們也很難在此基礎上有所開拓,于是他們便將這些題材向深處挖掘,向日常 生活傾斜,于是這些生活中的瑣事都成了宋人筆下的材料。
茶詩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特點。比如不少茶詩都是描述斗茶場面和茶具茶器的詩 歌,比如下面蘇軾的這首詩:
仙人靈草濕行云,洗盡香肌粉未勻。明月來投玉川子,春風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蘇軾《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芽》)1
這首詩就是以茶為對象進行了一些吟詠,因此,從茶詩中我們可以充分地看出北宋 詩歌的一些特點,這些詩歌也充分地傳達出了北宋文人這種從生活中取材的藝術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