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西南“茶馬古道”說最早的正式提出者之一木霽弘,他經過10多年的深入研究,認為“茶馬古道”有7條主干線。
木霽弘現為云南大學中文系教授。1990年夏秋季節,他和自己的大學同學徐涌濤及北京大學教授陳保亞、藏學家王曉松等6人,在滇藏川地區進行了為期100多天的實地考察,徒步行程2700多公里,最后合著了《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一書。該書首次正式提出了“茶馬古道”的命題,引起海內外學術界重視,并有很多人加入了研究行列。中國古代“北有絲綢之路,南有茶馬古道”之說逐漸被人們所認可。但“茶馬古道”究竟有幾條,眾說紛紜。
木霽弘經過長期研究,認為“茶馬古道”在中國的范圍主要包括滇、藏、川三大區域,外圍可延伸到廣西、貴州、湖南等省區,而國外則直接抵達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和東南亞的緬甸、越南、老撾、泰國等國家,并波及南亞、西亞、東南亞的另外一些國家。它是以由人趕著馬匹運輸的方式在高山峽谷中跋涉,以馬幫運茶為主要特征,與對方進行馬、騾、羊毛、藥材等商品交換的重要運輸通道。
木霽弘提出,“茶馬古道”有7條主干線,它們分別是:
雪域古道。由云南南部的產茶地大理、麗江、迪慶經西藏,進入印度、尼泊爾等國家。這條主干線還有兩條岔道,一條由云南的德宏、保山經怒江到西藏,與雪域古道會合;另一條由四川雅安、巴塘、理塘經西藏與雪域古道會合。
貢茶古道。從云南南部經思茅、大理、麗江到四川西昌,進入成都,再到中原。其岔路一是從大理、楚雄到昆明、曲靖,從勝景關進入貴州,經湖南進中原;二是從云南曲靖、昭通進入四川宜賓,經水路或旱路到內地。
買馬古道。在古大理國的時候,開辟了由廣西進入云南文山,經紅河、昆明再到楚雄、大理的買馬古道。
滇緬印古道。這是史書記載時間最早的一條古道,從四川西昌經云南麗江、大理到保山,由騰沖進入緬甸,再進入印度等國家。這條主干線的岔道由蘭坪、瀾滄江,翻碧羅雪山,跨怒江,再翻高黎貢山進緬甸、到印度。馬鈴薯、玉米很可能就是由這條古道最早進入中國的。
滇越古道。從云南昆明,經紅河,由河口進入越南。
滇老東南亞古道。由云南出境后,從老撾再到東南亞。
采茶古道。各地客商來云南茶區收購茶葉的古道,它連接了包括西雙版納、思茅、臨昌、德宏等主要產茶區。
木霽弘說,“茶馬古道”不僅是世界上地勢最高、地理形態最為復雜的商品交換通道,而且是中外文化交流、文明傳播的通道,它還是民族遷徙、佛教東漸和旅游探險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