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作為一種飲料,起源于公元前28世紀的神農時代。相傳“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茶的古字)而解之。”
由于茶樹鮮葉有較強的滅菌和解毒功用,所以茶葉最初是直接食用新鮮葉子,作為藥用,后來發展為熟吃,烹煮飲用,沖泡飲用,直到今天,成為與咖啡、可可并行的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
飲茶最重要的是一種心境。飲茶時需要神清氣閑,心態平和,在靜默中細細品味,喧鬧污濁是與茶境不符的。一人獨飲,或有性情相投、心境淡泊的朋友共坐,淺斟細酌,清言雄辯,在一杯清茶中靜靜享受人生,韻味至深。此情此景,何等情爽宜人,于是千般憂慮都悠然忘懷,心緒清明,神馳物外。面對摯友,體會一種人生淡然的心境,才能不膩不煩而持久。所以說,在潔凈無染的氣氛中,一杯淡茶能滌去憂愁煩惱,能帶來靜穆和善。這種通過榮為中介,把我們引進一個閑靜清高的人生境界,就是達到茶中極境了。
只有當眼前心中沒有了富麗奢華的景象和蠅營狗茍的私念時,才能感受茶那淡遠的幽香。因此,飲茶時環境和心境都極其重要。而作事、觀劇、發書柬、長筵大席、人事忙迫時則不宜飲茶。烹茶時不能用惡水、敝器、銅匙、木桶、柴薪、鼓炭等,也不宜靠近陰屋、廚房、市喧、酷熱齋舍等。茶之一物,因包含著一個深邃而廣闊的世界,而成為一種藝術、一種文化。
茶之道是一種高潔醇美的象征,是中國藝術文化生活中重要的一節。茶的各道工序,不管是采茶、制作、還是烹煮、斟茶,潔凈是其第一準則。采茶時必須是天氣清明的早晨,空氣清新,茶樹上露水芬芳猶存,所采的茶才是上品,陰雨天采的就差了;制作時殺青、揉捻、干燥等等諸道工序更要潔凈無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