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不僅要加強品牌建設,還需要有文化支撐,這樣才有生命力。”在11月2日舉行的“茶藝新語”首屆國際茶藝邀請賽上,記者專程采訪了安徽省茶葉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顧公新,說起茶文化,顧公新直言不諱。 安徽省茶葉品種多、質量好,但在市場上,似乎沒有浙江的龍井、江蘇的碧螺春、湖南的君山銀針的知名度高。
對此,顧公新認為,安徽名茶各具特色,具有很強的優勢,但品牌建設相對滯后,宣傳推廣也不夠。近年來,安徽省涌現出了一批在地方乃至全省和全國都很知名的企業品牌,這是安徽省茶產業、茶葉行業的一件好事。這次邀請賽上,代表安徽省參賽的5支表演隊,正好可以借此次茶藝表演邀請賽為契機,把安徽省眾多的企業品牌推向市場,讓更多消費者認知,從而對安徽省茶葉品牌的推廣起到積極作用。
“文化和產業是不能分開談的,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顧公新說,要想進一步做大做強安徽茶葉,就應該很好地用文化這個經濟增長點,充分挖掘和利用徽州茶文化的閃光點,普及茶文化,擴大茶的受眾群體,讓茶文化觀念引領人們喝健康茶、生態茶。這次茶藝表演邀請賽對宣傳和推動茶產業發展具有極大的影響力。今后,還要多挖掘茶產業的人文文化,如歷史、工藝,以及相關的茶藝、茶道等。
采訪中,顧公新還對此次比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認為,從整體上看,這次比賽的各支茶藝代表隊在茶藝表演中創意新穎,融會了不同國家、地區的文化。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不同國家和地區飲茶習慣、表演形式和方法。在談到國內幾支代表隊的茶藝表演時,他說,此次比賽中,茶藝表演代表隊在對茶藝、茶道精神的領會和技藝的表演上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一招一式中詮釋出了茶道內在的靜美和諧、清香幽雅,既展示了茶藝,又表現了茶德,顯示出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茶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