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是潮州人最喜愛的一種飲品。飲工夫茶是潮人熱情待客的一種風習,有"客來茶當酒"的雅俗。無論是嘉會盛宴,或是閑處逸居,乃至工棚店鋪,隨處可見一幅幅擎杯提壺,長斟短酌的情趣畫卷。潮人在長期飲工夫茶交際禮尚中形成了一整套禮儀禮規,無論是對主人,還是對客人來說,都有一番講究。
先就主人而言,潮州工夫茶盤上慣放三個小茶杯,這是從俗語"茶三酒四禿跎二"演化而來的。潮人認為飲工夫茶以三人為佳,少于三人則較寂靜,多于三人則較喧鬧;而喝酒講究熱鬧氣氛,以四人為宜;游玩則以二人為好,意見較易溝通。從科學角度來說,三小杯茶剛好是一茶壺的水量。故今潮人便習慣在茶盤上放三小茶杯,其用意就在此。
第一次沖工夫茶,提茶壺向沖罐里沖水時要高,并且要沿罐內邊從容沖一周,切忌把開水直沖罐心,以防止沖破"茶膽",讓茶香一下沖掉,這叫做"高沖".向茶杯里沖茶水時要低,以防止茶水起泡、變涼,這叫做"低斟".往罐沖開水時,茶里的雜質、雜味會混和著泡沫浮于罐面,這時要用罐蓋將泡沫刮掉。罐蓋蓋上后,再淋一次開水,把粘附在罐口罐身上的余沫沖走,這叫做"刮沫淋蓋".今人講究快節奏,忽視刮沫,而將第一沖茶水倒掉,第二沖茶水起才正式飲用,這叫做"頭沖腳席,二沖茶葉",要是讓客人喝第一沖茶就有欺侮人家之意。沖茶時不能沖滿一杯再沖另一杯,而要像關公巡城一樣來回均勻沖進每個杯里,使各個杯里的茶水水色如一,濃淡相同,以示對每個客人一視同仁。當沖到最后,剩下幾點時,也要一滴滴分別點到各杯上,貌似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以示主人對客人的深情厚誼。同時,如果水積存于罐內,則下一輪沖出來的茶水就帶苦澀味,飲起來效果就很差了。
沖出來的第一巡茶,主人不能搶先喝第一杯,而要讓在座長輩或地位聲望高的人先喝。之后再從左到右敬在座其它客人,然后再自家人,最后在全場的人都喝過茶之后,主人才可以喝茶。如果主人一開始就搶先喝茶,這會被認為是對客人不尊重,這叫做"蠻主欺客"或"待人不恭".
在敬茶時,茶水不能盛滿茶杯,因為茶是熱的,客人接手時易被燙,有時還因杯熱而失手,致掉落于地,給客人造成尷尬,所以茶滿敬人,實是對人不敬,有欺人之舉。而在敬酒時,因酒是涼的,客人接手不會被燙,酒越滿越表示有誠意,故有俗語曰:"酒滿敬人,茶滿欺人".
當主賓喝茶中間再有客人來時,主人就要撤換茶葉重新沖茶,以表對客人到來的隆重歡迎。如果不換茶就有"慢客"之舉,當茶葉沖了幾遍后,茶色會變得稀薄,變為"無茶色",此時也要換茶重沖,以表對客人尊敬之情。否則會使客人認為主人是一個對己冷淡,不盡地主之誼之人。
以上幾點是主人在沖茶時要注意的一些禮俗,而對客人來說,在飲茶時也有一些禮節要注意。當主人敬茶時,不能再三推辭不喝,俗語"茶無三拖(音釵)"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客人自己端茶杯時,要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端著茶杯的邊沿,中指護著杯底,這叫"三龍護寶",無名指和尾指收緊,不能指向別人,以示對別人的尊重。并且對茶盤上三茶杯中先拿哪一杯也很有講究,一般是順手勢拿旁邊的一杯,最后的人才拿中間的一杯。
飲茶時,要先將茶杯小心端至上唇邊輕聞一下,細細地品味。接著一飲而下,但要留些湯底順手倒于茶盤中,把茶杯輕輕放下,不可重手放,否則會弄出很大的杯盤碰撞之聲來,使人認為這是"強賓壓主"之舉。最后還要嘴唇翕動兩三下,以回味茶香,也表對主人好茶及泡茶技藝高超的贊賞之情。
當主賓飲了一段時間后,客人如果發現茶色稀薄,主人還不換茶,就要懂得主人對己已冷淡,或是話不投機,或是久坐影響其作息時間,是暗下逐客令之意,便要起身告辭,否則就是沒趣味,不懂人情世故,更增主人討厭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