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鑒別茶的優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生活在現今社會的人們,工作繁忙,很少有古人的閑情逸致,然而,品茶也并非全不可能,有人能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
“茶道”一詞可簡單地解釋為茶之道,是指沏茶、品茶的一定程序。提起茶道,普遍認為它是日本的傳統藝術形式,其實茶道源于中國,唐宋時期,由日本的留學生從中國傳人日本,就連茶道一詞最早也見于唐代的《封氏見聞記》一書。南宋時期(1191年),被日本人尊為“茶祖”的禪師榮西,曾二度來到中國學佛,回國時帶回了茶籽和種茶技術,后由高僧千利休把茶道推廣到民間,成為頗具特色的日本傳統飲茶習俗。
日本茶道是一種綜合文化藝術形式,是一種以飲茶為手段的禮儀規范,程序完善復雜。茶道涉及的學科很多,如哲學、宗教,歷史、文化、藝術、禮儀等,日本茶道的核心是“和、敬、清、寂”。“和”指和平、祥和:“敬”指尊敬、互敬;“清”指清潔、清爽;“寂”指幽寂、苦寂。這種茶道精神一直是茶人追求的目標。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茶道的日益普及,茶道已走出日本狹窄的天地。在世界許多國家扎根,其精神含義則更深更廣,茶道的追求目標上升為――爭取世界和平。茶這種植物除了其物質屬性之外,它的精神屬性應為“和”。朋友相聚要喝茶,喝茶時總有一種祥和、謙讓的心境,如果大家都用這種心情待人接物,社會就會安定,戰爭就會遠離生活。這便是茶道的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