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葉博物館作為國家級茶專題博物館,有著豐富的茶文化相關的文物珍品。
據悉,冷飲非現代“專屬”,宋代之前,由于冰的儲存和制造需要花費大量成本,冷飲只有富貴人家才能享受到。到了宋代,冰的使用便已經向市民階層普及,冰茶應運而生。
宋代文人李若水就曾在詩作中形容自己喝了一種特別的茶。詩中這樣寫道“明冰沃新茗”。
茶水冰泡技藝與普通茶藝不同的是,無需加水,只需把西湖龍井和冰塊放在一起,待冰塊化開即可。中茶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冰泡茶水口感清冽,不僅滋味清香,還能清熱解暑。
值得一題的是,“伴月”冰茶壺茶蓋設計了翡翠鑲嵌,在等待西湖龍井和冰塊融為一體散發香氣的過程中,還極具美感。
中國茶葉博物館館長包靜表示,“伴月”冰茶壺是將茶器設計從傳統茶文化的復歸入手,與當代人的生活場景相結合,發掘古代飲茶文化中的閃光點,引起更多當代人對茶的興趣,賦予了古老茶文化新的活力,讓文物的活力真正融入生活,服務生活。
現場,中茶博還發布了一款銀質復刻版清中期“卻月”壺。據了解,該壺的原版為中國茶葉博物館的精品館藏茶器之一,清代中期的錫包砂“卻月”壺。
中茶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卻月”壺最大的特色就是造型取缺月為意象,突破了大眾對普通茶壺飽滿圓潤的想象,在近似圓滿的底部,凌空收足,形成一種月將滿未滿的形象,以寓為人處世需謙虛謹慎,凡事留有余地。
中茶博館藏“卻月”壺,壺身正面鐫銘:“如月之曙,如氣之秋,仿雪香小居法。”另一面淺刻一枝老梅,手法獨到,意境清淡深遠,與“卻月”寓意珠聯璧合。
現場,茶文化解讀、茶藝展示、茶器體驗、茶品品鑒等互動環節一一開展,與會嘉賓置身茶中,度過了一個清涼的初夏午后。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