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6月5日發布《關于促進貧困地區食用菌產業穩定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食用菌產業意見》)和《關于促進貧困地區茶產業穩定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茶產業意見》),為推進貧困地區茶葉、食用菌等特色產業健康發展及確保種植農戶收益穩定“鋪路搭橋”。
對于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的發展目標,《食用菌產業意見》提出,促進貧困地區形成設施健全、基礎牢靠、鏈條完整、效益穩定、具有一定品牌影響力的食用菌產業;《茶產業意見》提出,茶葉主產區貧困茶農家庭收入的70%以上來自茶葉,要加快貧困地區茶產業發展轉型升級,促進產業布局更加優化,產品特色更加突出,產業效益切實提高,助力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鄉村振興。
強調加強產銷對接和電商發展也是兩份文件的亮點。《食用菌產業意見》要求,切實加強產銷對接,推動貧困地區食用菌生產經營主體主動“走出去”,與流通商、批發市場、生鮮超市、企事業單位食堂、連鎖酒店等建立聯系,積極推進食用菌電商發展,拓展銷售渠道。
“銅仁珍寶”農產品電商平臺負責人汪樹分表示,農村電商不僅可以實現農產品的完善和升級,對于扶貧攻堅也有積極作用。“雖然作為電商平臺,我們只對接廠家,但廠家的發展將帶動周邊整個村落和產業的發展,對于基層的脫貧而言意義重大。”
兩份文件均提到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建設。例如,《食用菌產業意見》強調,大力培育食用菌產品品牌、區域公用品牌、積極申報地理標志產品。《茶產業意見》提到,強化品牌建設,發揮企業主體地位,積極創建、培育茶葉品牌。
對此,汪樹分表示,許多貧困農戶手上有優質的農產品,但其往往缺乏市場和品牌意識,不懂如何主動將產品包裝、推銷出去。“這就需要專業平臺的幫助。我們將石阡當地苔茶、木耳等產品包裝后,不僅推向了電商平臺,還對接了航空公司、食堂,讓這些優質產品大批量地進入市場。”
科學規劃、優化產業結構也為兩份文件所強調。《食用菌產業意見》要求,按照科學規劃、優勢布局、突出特色和市場導向原則,不斷優化食用菌區域結構、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茶產業意見》強調,加強對產業發展的規劃指導,科學布局、合理控制產業發展規模,引導非適宜產區逐步退出茶葉生產。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