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崇州枇杷茶正式開啟申報“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征程。
“崇州枇杷茶”,這是什么茶?“在四川古茶區岷江流域的龍門山脈,有一種珍稀大葉種茶樹——枇杷茶,因茶樹葉片肥大、形似枇杷樹葉而得名。崇州是其唯一原產地,所以又叫‘崇州枇杷茶’。”崇州市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介紹,根據我國茶學專家的調查研究,崇州枇杷茶與云南大葉種茶樹有著共同的祖先,是世界上最早的茶樹品種。
崇州枇杷茶樹喜歡海拔1000~1400米、終年云霧繚繞的高山氣候,且只喜歡酸性土壤,全省只有崇州市文井江、懷遠、茍家、萬家、三郎一帶深山才有枇杷茶,數量稀少,產量不高。目前,崇州最古老的枇杷茶樹已經有1500多年了。
枇杷茶早在1965年就被評為全國21個優良茶樹品種之一,1984年被認定為四川省四大地方良種茶樹之一,2009年獲評農產品地理標志。
“最近這幾年,政府加大了枇杷茶產業的發展力度,在良種培育、擴大種植基地上下了很大功夫。”崇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崇州市以鏈式思維推動枇杷茶轉型升級,聯合四川省農科院、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茶葉行業協會,繁育枇杷茶原生種苗1500余萬苗,實現標準化、規模化種植2000余畝。
與此同時,針對枇杷茶產業鏈條的延展,崇州已開發出了茶米、茶酒、茶蜜、飲茶專用水等枇杷茶衍生產品,形成了特色產業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格局。
“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是指農村與其所處環境長期協同進化和動態適應下所形成的獨特土地利用系統和農業景觀,自2013年起,農業農村部在全國范圍內發掘和認定具有歷史性、系統性、持續性、瀕危性、示范性的“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目前,四川已成功申報8項全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包括江油辛夷花傳統栽培體系、蒼溪雪梨栽培系統、美姑苦蕎栽培系統、名山蒙頂山茶文化系統、鹽亭嫘祖蠶桑生產系統、郫都林盤農耕文化系統等。
來源:成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