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道杯最早作為酒器出現(xiàn)在元代和遼代。公道杯盛酒時只能淺平不可過滿,否則杯中的酒就會全部漏掉,而這種器具是為了治理貪酒的人。
現(xiàn)代茶具中的公道杯,又稱勻杯,分茶器、公杯,已經(jīng)是茶席上重要的器具。
用壺泡茶倒入杯子時,會出現(xiàn)前面的茶水淡,后面茶水濃的現(xiàn)象,每個人杯中的茶濃淡都不一樣。
而公道杯可以先將壺中的茶水倒入杯中,然后再分給每個品茶人,保證每個人茶杯中的茶湯口味相同,同時也可均分茶湯,所以稱之為公道杯。
除此之外,剛沖泡出來的茶湯溫度高,不宜馬上喝,將茶湯倒入公道杯,還能起到稍微冷卻的作用。喝茶的人拿起茶杯,也不會被燙。
泡茶時講究“高沖低斟”,沖茶時需要懸壺高沖,意在激發(fā)茶香;而用公道杯給客人斟茶時需要盡量靠近杯子,一方面可以減少香氣散失,另一方面避免濺出茶湯。
倒茶時高斟會使茶湯的香味散失,泡沫增多,影響茶湯的色與香,最重要的是滾燙的茶水可能會濺出茶杯燙傷他人。
公道杯的作用,是均勻茶湯的質(zhì)量與數(shù)量,因此在分茶時要盡量均勻,不要厚此薄彼,否則茶少的人可能就會認為你是在輕慢他。
3、只倒七分滿俗話說“酒滿敬人,茶滿欺人”。茶只倒七分滿已經(jīng)成為茶人的共識,方便客人拿起茶杯而不會燙手,茶量也正好適合小口慢品。
茶喝完之后,不續(xù)茶,場面會很尷尬,客人一飲而盡,往往是因為十分口渴。這時你就要及時續(xù)杯,給客人續(xù)的茶,切記不要是冷茶,因為那代表你是在下逐客令;
如果留意到客人杯子中的茶一直沒動,就要關心一下客人是否身體不適,或是泡的茶不合胃口。
倒茶時注意不能“越物、交叉”。
所謂“越物”,即手從其他茶具上方越過,這樣容易失手碰倒茶具、衣袖沾濕;
所謂“交叉”,即用左手給右側(cè)客人倒茶,用右手給左側(cè)的客人倒茶,這樣動作幅度過大,身體容易歪斜,會給人不協(xié)調(diào)、不美觀的視覺感受。
公道杯里的茶湯、茶色一致,濃淡均勻,喝茶的人卻能品出不同的冷暖,非茶不同,而是人心差異。
做人亦如喝茶,要想喝到相同的茶味,我們要做的不是苛求茶師的技藝,而是要修正自己的分別心。
當我們的心已消除抱怨與比較,我們必能品嘗到茶的清香,必能感受到茶的溫暖,也能體會到茶的公道自在!